【春秋雜論】缿筒 中國最早的舉報箱

文/玉指紅顏 |2019.03.07
1584觀看次
字級

文/玉指紅顏

近年來,隨著法制的健全,舉報制度愈來愈受到重視,從早期的舉報箱到現在的網路通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中國從漢朝開始就已經有了舉報箱——缿筒。

中國的舉報制度最早可以上溯到堯舜之時。當時,為了能聽到民間的聲音,就在皇宮大殿門前立了塊木牌,謂之「誹謗木」——老百姓對國家大事有任何建議,都可以寫在木牌上,以供決策層參閱。不過,那時的「誹謗」含義與現在不同,是「責過失、論是非」的意思,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種面對面的陽光進諫!

漢代,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舉報箱——官准之箱。西漢時,為官清正的趙廣漢出任潁川(今河南省登封市)太守。到任後,他發現境內豪強無視朝綱,結黨營私,胡作非為,百姓敢怒不敢言,他下定決心要打擊這些惡勢力。

可是,「民不舉官不究」,如何讓老百姓揭發那些豪強的不法行為,同時,也使官府得到更多的線索呢?趙廣漢冥思苦想,最後受儲錢罐的啟發而想出了一招:在官衙門口立一個「缿筒」,專門用來接收老百姓投的匿名舉報信。官府定期對百姓的舉報、投訴進行梳理,逐一進行調查、取證、立案,最後據實治那些豪強的罪。

史載:「缿,若今之盛錢臧瓶,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皆為此制,而用受書,令投於其中。」缿筒形狀似瓶子,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缿筒的設立,可幫了趙廣漢大忙,這無異於給地方官府多設了一張耳目,趙廣漢命手下人將缿筒中收到的匿名舉報信進行調查,一旦證據確鑿,便嚴懲奸徒豪強。

潁川境內的原氏、褚氏兩大惡家族勢力被相繼打倒,首惡誅殺,全郡為之震動。於是,趙廣漢又命人在治下各級官府門口都掛出了缿筒,廣泛接收百姓的舉報。由是,「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趙廣漢根據缿筒的舉報線索,又相繼懲治了一批不法之徒,於是,「奸黨散落,風俗大改,一切治理,威名流聞,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聞廣漢。」社會秩序趨於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連匈奴中都傳頌著趙廣漢的威名,「缿筒之機或行,則奸不敢欺,此政之助也」,後人有詩稱讚缿筒作用曰:「八郡皆知德度寬,缿筒罷設訴堂閑」。

趙廣漢借助缿筒之力,贏得了政績,不久,即被朝廷擢升為京兆尹,趙廣漢又把缿筒帶到了京城,掛在官衙大門前。掛出不久,趙廣漢即收到密報:博陵侯霍禹依仗父親大司馬霍光的威勢,違反朝廷法令,私自非法開設酒坊、屠宰場,百姓敢怒不敢言。趙廣漢調查核實後,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親自帶人查封了霍家私開的酒坊、屠宰場,並沒收了全部工具和資產!趙廣漢因此在京城名聲大振,《資治通鑒》載:「京兆政清,吏民稱不容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