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京都清水寺

文/林政儀 |2019.03.06
3781觀看次
字級
仁王門前遊人如織的景況。圖/林政儀
整修中的本堂與清水舞台。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去年三月中,趁著春意正盛惠風和暢,與家人春遊京都。絕美的京都有不少名勝是每年必訪的,就像是去看老朋友一樣,沒什麼特別目的,只是話舊。京都清水寺之於我,就是一個這樣的寺院。

清水寺是北法相宗的大本山,山號為音羽山。清水寺創建的歷史,據東京博物館收藏一五一七年室町時代的「清水寺緣起繪卷上卷」,內容記載七七八年(寶龜九年)奈良子嶋寺僧侶賢心法師(後改為延鎮上人),某日夢見一位白衣居士指示他往北探尋一處清泉,不久便往北尋找清泉,一日在京都音羽山發現一處湧出清泉的瀑布,即現今世稱為「音羽之瀧」。由於賢心法師與音羽山湧出清水之泉的因緣,七九八年佛寺開始啟建,取名為清水寺。

當時瀑布旁有一間行叡居士所建的草庵,一日身著白衣、白髮蒼蒼的行叡居士與賢心法師相遇,交給賢心法師一塊原木,說道:「我要出發到東國去,這裡就交給你了。」行叡居士說完即離開此地,之後賢心法師把這一塊原木雕刻為十一面千手觀音菩薩像,供奉於草庵。

兩年後,七八○年的夏季,賢心法師遇見為獵鹿而來到音羽山的武將坂上田村麻呂,當時坂上田村麻呂因妻子懷有身孕,坂上誤聽鹿血能讓孕婦順利生產而上山獵鹿,賢心法師勸導坂上不可殺生,並講述觀世音菩薩之不可思議事,坂上受到深深的感化,從此信奉觀世音菩薩。

七九八年坂上因為戰功彪炳,朝廷將建在長岡京的紫宸殿賜給坂上,坂上將宮殿遷至音羽山,作為清水寺本堂,並大力協助賢心法師建造清水寺。八一○年,清水寺得到嵯峨天皇的許可而成為正式的寺院。

日後,戰亂及災害讓清水寺受損多處,至一六三三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修清水寺,讓清水寺伽藍有了如今的規模,其中現存正殿即是一六三三年德川家光捐贈重建。而今,主要伽藍由西向東依序是仁王門、西門、鐘樓、三重塔、隨求堂、經堂、本堂、阿彌陀佛堂、奧之院等伽藍。

一日近午,與家人商議先至清水寺參拜,步出飯店後,便歡喜地沿著東大路通往南走,在松原通往東走,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沿途兩側盡是商店,許多商店都已掛起暖簾,店內滿是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撩亂不已!一路走走停停,終於來到仁王門前的廣場。

此時,仁王門前滿是拍照的遊人,與家人穿過人潮登上略高的石階後,穿過仁王門,購了票後,通過普門閣,沿著廊道繼續往東走,迎面而來的便是莊嚴靜穆的本堂 。

本堂依陡峭的懸崖而建,為棟梁結構式伽藍,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工法,稱為「懸造結構(懸造り)」,本堂前是聞名遐邇的「清水舞台」,地面鋪設四百一十張檜木板,面積約有一百九十平方公尺。懸空的清水舞台使用樹齡超過四百年以上的巨櫸木,由十八根高十二公尺、圓周長二公尺的櫸木,等距架構於斷崖,有相當於四層樓的高度;最令人讚歎的是舞台結構不用一釘一鉚接榫巧妙組合而成,其木頭之間相互支撐而增加耐震度的結構,如此巧奪天工的建築工法,聞名中外、聲名遠播。日本有一句跟清水寺有關的諺語「從清水舞台跳下來(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降りる)」,表示做一件事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自古以來,從清水舞台眺望京都街景,一直是熱門的觀光景點,每每至清水寺,總會依傍在清水舞台上欄桿俯望遠方美景,然而從二○一七年春天起,清水寺進行三年的大整修,去年春遊,清水舞台部分已被工程紗網包圍,無法完全一覽京都美景,甚是可惜!

本堂分為外陣(禮堂)、內陣、內內陣,均已列為日本國寶。內陣和內內陣稱為正堂,一般是不對放開放,只有在某些法會才會開放入內或獻燈。於此,我與家人心懷崇敬,在外陣廊下脫鞋,上殿禮佛,位於內內陣的千手觀音立像、毗沙門天王立像、地藏王菩薩立像和二十八部眾等菩薩像莊嚴偉岸,無不令參拜者油然心生讚歎。因為本尊十一面千手觀音立像是祕佛,恭奉在內內陣中央的木龕內,每三十三年才會公開一次,另依照本尊所雕刻的千手觀音立像供奉於木龕前,讓民眾瞻仰祈求。

參拜本堂完後,繼續往東走,沿著陡峭的石階往南走下階梯,便來到著名的音羽之瀧。音羽之瀧流水清澈且終年不斷,傳說飲用此泉水後可保佑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因而有金色水和延命水之稱。於是與家人加入了長長的排隊人龍,排了約莫半小時後,終於能享用清泉,一邊飲泉,一邊祈求菩薩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千年來,清水寺是京都久負盛名的文化古蹟,一年四季前來參拜的香客、遊人絡驛不絕。從平安時代開始,清水寺經常被寫入日本文學作品中,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作品。一九九四年清水寺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之「古都京都の文化財」之列。

清水寺承載了千年古都的歷史與記憶,位居風景絕美的音羽山之中,無論是春、夏、秋、冬,一景一物總觸動遊人的悸動,令人流連忘返,一遊再遊,於是清水寺不再只是紫式部或清少納言筆下的種種面貌,重遊其中的遊人,或低迴、或遠眺,某一剎那或可極目人間雲煙,靜躁兩無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