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變建材 蘑菇取代塑膠

 |2019.01.30
2136觀看次
字級
南非開普敦大學科學家研發出尿素磚。圖/開普敦大學提供
香港國際機場使用岩棉材質的建材。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專家都呼籲「減塑」拯救地球,對塑膠的依賴是否能有替代品?也許自然界能提供答案。除了液體木材(liquid wood)、藻絕緣體(algae insulation),以及由發酵的馬鈴薯、玉米澱粉製成的有機聚合物之外,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可取代塑膠的天然產物」為題,另外統整出三種未來有望取代塑膠的新材質。

一、岩棉

岩棉的成分是煉鋼過程中產生的副成品熔渣(slag)和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火成岩。想製造岩棉,得先用高溫將熔渣和火成岩融化,再紡成細纖維,過程就像在製作棉花糖。

和玻璃纖維製成的絕緣體或發泡塑料不同,岩棉既防火、隔音、保溫、防水,還能耐受各種天氣環境。近幾年,許多建築師和設計師,在環保、成本、永續和美感等考量下,開始選用岩棉為建材。

丹麥的洛克伍爾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岩棉製造公司,他們的商品銷往歐洲、北美、亞洲。洛克伍爾集團在世界各地的商業、工業建築裡都使用岩棉,包括倫敦的O2體育館和香港國際機場。

二、真菌結構

香氣濃郁的蘑菇不只可食用,甚至可能取代聚苯乙烯,用於包裝、絕緣、隔音、家具、防水等材料。

蘑菇的菌絲體在生長環境適合時,生長速度可以相當快。菌絲體可以在任何農業廢棄物上生長,例如木屑和果殼,也可以長成任何形狀。

美國新創公司MycoWorks的工程師、設計師和科學家,正在嘗試提取蘑菇纖維狀的菌絲體,並進一步將其固化,使其成為全新的結構,目的是把蘑菇菌絲培養成類似橡膠、軟木塞材質的有機材料。

位於紐約的Evocative Design也在研發如何把蘑菇的菌絲體轉化為黏著劑,用在黏合木板和防火包裝等用途。

三、尿素磚

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有百分之五來自水泥生產。研究者一直想找出較不耗能的替代物,像是尿素磚。

愛丁堡藝術學院學生圖林寶意外發明名為「生物石」(Biostone)的材質,成分是地球上隨處可見的沙,一點細菌,和人類尿液裡的尿素。

把調和了細菌的尿液倒入裝滿沙的模型,在為期一年的數百次實驗後,他終於找出正確比例。微生物在調和了沙、尿素和氯化鈣裡行代謝作用,生成一種讓沙粒能緊密相黏的物質。在生產過程中,尿素磚不會釋放任何溫室氣體。雖然「生物石」的強韌度和混凝土相比仍有進步空間,但已經可以成為臨時建築的建材,也開啟這方面的研究。

塑膠對環境不好,每個人都知道。然而回收僅放慢塑膠進入海洋、垃圾掩埋場的速度。塑膠也許會在過程裡分解成小塊,但永遠不會消失。

研究報告估計,在二○三○年以前,會有一億一千一百萬噸塑膠進入地球系統。回收也許是方向正確的一小步,但若真想逆轉塑膠汙染,必須尋找新的替代物,才可能有永續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