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寫作 論文面向多元

人間社記者黃凱宜興報導 |2019.01.01
1716觀看次
字級
開幕式後進行論文發表,學員活躍發表,評委認真聆聽、點評。圖/人間社記者梁韜

【人間社記者黃凱宜興報導】「傳承中華文化──二○一八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開幕式,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唐忠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宜興大覺寺二單監寺妙海法師等出席。

共有來自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佛光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三十多名碩博俊彥參加,並發表論文。

佛陀本懷

建構理論基礎

開幕致詞中,程恭讓介紹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設立迄今已有四屆,一直秉持透過中華文化的視角研究佛教、透過人間佛教的視角來看待佛教發展的基本宗旨。溫金玉表示,論文寫作對學子們是一個磨練的過程,對評委及讀者來說,能感受到青年學子在學術研究中的認真,也是一件溫暖的事情。唐忠毛說,對佛光山在文化、教育領域的持續努力,青年學子在論文寫作中的優秀表現,非常讚歎。妙海法師代表宜興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歡迎青年才俊來到祖庭。妙凡法師勉勵青年學子在學問和做人上都能成為未來時代的領航者。

開幕式後進行論文發表,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生高琳〈人間佛教慈善理論研究〉,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慈善實踐,以及從慈善公益昇華到以教化眾生為己任的佛陀本懷為基礎,嘗試進行人間佛教慈善的理論建構。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生許娜發表論文〈人間佛教幸福指數心理學研究──基於「四給」的考察〉,以人類學的方法調研發現,佛光青年的「四給」認同度與參與度愈高,主觀幸福感愈高,星雲大師所說的人間佛教幸福觀是成立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建設五和人生上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北京大學碩士生汪康的〈星雲大師的大悲心與解脫論研究〉,選擇將星雲大師講述慈悲的代表篇目〈佛教的慈悲主義〉與隋代高僧淨影慧遠的名作《大乘義章》中關於四無量心的部分進行對比,以顯示前者鮮明的人間佛教特色。西北大學碩士生鄭為〈《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對比研究〉,以《南傳大藏經·相應部》為立足點,從女性的生理本質、社會角色、宗教生活等幾方面來探討早期佛教的女性觀,同時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分析、對比當下人間佛教的女性觀。

茶話賞燈

增加交流學習

南京大學博士生李幫發表論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人生疾病的診斷與救治〉,認為星雲大師從人間佛教立場出發,對於世人身心出現的疾病做出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救治,認為人間佛教是治療人生疾病的有效良藥。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韋施伊〈人工智慧與人間佛教之關係〉,嘗試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當下新出現的現實情況和生活情況緊密聯繫,認為人工智慧為人間佛教發展的全球化、全時化、全民化的效用,是善巧方便的體現。

此次活動將安排六場論文發表會和一場綜合座談。除了論文研討外,主辦方還為青年學子安排了「人間佛教《佛法真義》論壇」、茶話會、賞燈會、參觀大覺寺等精采活動,期為參與發表會的青年學者提供充分交流學習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