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暎芬
當一本厚重的日曆,隨著光陰飛逝逐漸轉為輕薄時,便是提醒你我,又到了歲末年終。每逢此時,女兒會把沉甸甸的撲滿捧出來,「唰」的一聲,只見大小不一、亮晶晶的硬幣散落在桌上,然後她會細心地按不同幣值堆疊成一落落,再計算出今年的「總收入」。
這個毫不起眼的撲滿,只是個當初隨手找來的空鐵罐,沒想到數十年過去了,一個無心插柳的決定,一家人卻持續進行到現在,真是始料未及。
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我和先生參加讀書會,閱讀了一本有關品德教養的書籍,其中一章的回家功課,是要孩子在實做中學習用自己的勞力換取報酬。與孩子們共同討論之後,決定以資源回收的方式進行。
當時,兩個女兒還年幼,只能在上下學途中撿拾寶特瓶或鋁罐,袋子裝滿後,就拿到住家附近的回收場換錢。微薄的所得,經年累月下來也只有區區數百元,全家四人一致決定,捐給家扶中心會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
現在女兒大了,不再撿拾瓶瓶罐罐,卻會把家中多餘且堪用的物品拿到二手店寄賣,所得全數存進撲滿中,還會將那些較不為人知的慈善機構,列為優先捐助的對象。
這個撲滿經過歲月的洗禮,罐身已出現點點鏽斑,我不只一次建議,扔了吧,買個新的,漂亮一點的,兩個女兒卻堅決反對。
只因為,它裝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全家人共同付出的溫暖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