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六部

執筆人:路寒袖 作家 |2018.12.24
1594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路寒袖 作家

台中盆地在17世紀荷蘭人、鄭成功來台時,於海線大肚、龍井、沙鹿、清水一帶有平埔族大肚王的傳奇,其更深沉的意義是外來勢力的進入,開啟了台灣墾拓的之端。18世紀的20年代,盆地的北部是來自廣東潮州的張達京率眾闢築葫蘆墩圳,盆地南緣則有藍廷珍的墾拓。1885年,劉銘傳任台灣第一任巡撫,選定台中為台灣省城的所在地,並籌備了20餘萬兩著手建城,可惜才建了北門到西門一段,因劉銘傳下台,就戛然而止。4年之後,日本人治台,拆除城牆,以京都的城市格局規模台中,足見日人對台中的重視。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台中因地理位置,成為重要樞紐。總之,台中山、海、屯、城區的開發,是一部生動的庶民墾荒史,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瞭解這塊土地的身世背景,才能產生情感連結,進而強化自我認同。

近年來,台中市文化局積極建構《台中學》,引領社會大眾從自然、人文、歷史、地理等多方面的角度,廣泛認識這個擁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城市。每一輯《台中學》叢書皆是聘請專業的學者、文史工作者執筆,選取能夠彰顯台中特色的文史、人物和題材,呈現這座城市的不同風貌。透過這套書的內容,我們可以重溫數百年來的城市風華,見證古時的純樸生活,檢視現在的繁榮進步,由此鑑往知來,讓台中人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延續第1輯與第2輯的內容規畫,近日於霧峰林家宮保第大花廳前舉辦發表會的第3輯《台中學》6部,選取台中社運家楊肇嘉作為指標人物,由歷史學者蘇全正和林景淵執筆,《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介紹這位來自清水的仕紳,如何投入民族運動、倡導地方自治。霧峰舊名「阿罩霧」,擁有美好的田園景致和優雅的藝文空間,作家林德俊在《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詳述自己的老家,如何成為引人入勝的文化小城。

為了讓《台中學》的研究擴及大台中全區域,我們前進后里,探索后里馬場的建設經過與經營特色,由文化學者林慶弧、郭双富寫成《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八仙山是中部推廣森林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作者蔡金鼎、管雅菁從事社區營造工作多年,書寫台灣林業經濟發展的興衰,以及當地人士造林、育林的生活轉變,其中蘊含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逢甲大學陳介英教授擅長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研究,《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呈現出客家庄的傳統生活,包括族群的衝突與融合,也讓我們看到大茅埔的蛻變。和平區是台中市轄域內唯一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日治時期屬於台中州東勢郡蕃地,縣市合併前為台中縣和平鄉,台中教育大學鄭安睎老師所寫的《願社平和:和平鄉原住民聚落》,帶領我們瞭解泰雅族人在此地的生活樣貌。

《台中學》系列叢書問世之後,屢屢榮獲文化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的出版獎勵與推薦,2018年更獲得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以及讀者們的多方肯定。我們希望透過《台中學》系列,將台中在地的各種人文薈萃知識進行交流,共同發掘這個城市的美好故事,並讓它們永續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