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沈君山公子之風

王靖(台北市/文史工作者) |2018.09.13
830觀看次
字級

前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中風多年,終於告別人間,也結束了他多采多姿的一生。可以想像沈君山很不想走,但老天爺不放心他留在人間又是為了什麼?沈君山沒有那麼偉大,但我總覺得「昊天不吊,不慭遺一老」,如果看開點,與其躺在病床上折磨受罪,老天爺找他回去也是解脫。

沈君山所以撐在病床上,或可借胡適之晚年常題的詩句「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詩句原出自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那是生於亂世而欲經世濟民,對世局仍有所期待的心曲。沈君山退休後寫《浮生三記》、《浮生再記》,幾乎就是為自己立傳,所欲傳達的重點,就在那冷眼熱心的對兩岸未來走向的觀察和心曲,閒話之外還有很多要弄清楚的事實和觀念,台灣無論如何不能成為中國大陸崛起的障礙,兩岸不但要能共進,還要能同興中華。

沈君山沒有明白的宗教信仰,少有出世之想,但沈君山執著於紅塵的不甘寂寞可是有目共睹,這就是沈君山的人生哲學,活著就要活得精采,所以不能放過任何可以展現個人才華的機會,而且要能攀越頂峰,有人可惜他在學術上沒有發揮,但世界級的橋牌高手,國手級以上的圍棋,看他調教出來的徒弟即知,放眼學術圈,又有幾人能夠。

在清華大學校長任內,沈君山帶頭突破,推動兩岸清華交流,進而與對岸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對談,從不著痕跡的傳達國統綱領,台灣對一國兩制的不同看法,總結之語則在:樂見台灣願意和平統一。在分庭抗禮的沈江對話中,有分歧有異同,卻是當時最高檔次、最有效的兩岸高層溝通。早於馬英九和習近平見面十二年,如果沈君山看到今天兩岸變幻無常,河清難盼,只會平添愁緒,如果可能的話,會奮身而起。

有人以「四公子」加封沈君山,但四公子之名從何而來,戰國時代有,明末和清末有,皆出亂世而能善用家族資源,對家國興替有所貢獻或在危疑震撼之際能轉危為安;若無法力挽狂瀾,至少也是濁世清流,「憑欄一片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民國以來的四公子或權傾一時,或衝冠一怒,或詩才無礙、意氣風發,卻身敗名裂,說來徒生愁悵。沈君山狂則狂矣,但凡關涉家國大事或朝野溝通,非但能借箸代籌,且辯才無礙,長於折衝,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東京奧運正名,殊不知當年就是沈君山帶著紀政爭取到「中華台北」的參與權。

以紅粉知己沈君山的感情世界,沈君山認為會落入俗套,但就有媒體曾以頭版大標題形容「沈君山中押敗」;若真要理解沈君山就知,何謂寄情遙深,看他寫青梅竹馬,洵非淺人所能體會。

沈君山畢竟走了,一絲不苟的畫匠若要為沈君山畫像很難,沈君山在生活小節上不是很能自理或說完全不講究,但很有名士派頭,沈公子要的是品味,要有詩情畫意的美學,又拒絕格律,這就要有莊子的逍遙遊,不繫之舟始能任我行,至少已是神州袖手人。

王靖(台北市/文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