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黑熊冬眠求生密技

文/陳姿伶 |2018.09.09
2368觀看次
字級
美國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是世界上黑熊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圖/國家地理雜誌
阿拉斯加熊直接進到河中捕捉鮭魚。圖/全球中央提供
秋天洄游的鮭魚是阿拉斯加黑熊冬眠前儲存能量的食物來源。圖/全球中央提供

文/陳姿伶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的秋天,是世界上黑熊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為因應長達七個月的冬眠,黑熊必須大量補充能量,而這時節,正好是鮭魚迴返阿拉斯加延續族群的季節,成千上萬洄游的鮭魚正逆流而上,對於必須趕在冬眠前補充足夠蛋白質的黑熊而言,是無法抗拒的饗宴,於是兩種生物間的生存拔河就此展開……

故事的起點,始於威廉王子灣以北的小溪流裡,也是鮭魚一生的循環寫照。當母鮭魚在小溪交配、產卵後,牠們的生命便告終,而新的生命才剛要開始。

鮭魚卵孵化後,小鮭魚為了覓得更多的食物來源,便會向南游出海灣,到太平洋裡生活。牠們生來就像有自體導航一般,刻印著早年遷徙的生命記憶,等到長大後,鮭魚需要繁殖時,本能就會帶領著牠們洄游而上,回到幾萬公里外最初的原鄉。

每天得吃兩萬卡路里

千里迢迢游回原鄉繁殖的鮭魚,能避開鯊害,逃離鯨吞,卻可能在完成使命前,躲不過也憑著本能來此獵食的黑熊。

由於鮭魚數量驚人,威廉王子灣以北的溪畔、灣邊,常滿布著殘破不全的魚屍,因為「伙食」充足,熊通常不會吃下整隻鮭魚,只吃營養最豐富的魚卵和魚腦,棄置其餘的部位。

這是黑熊的生存技巧,藉此將自己身體能量最大化,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漫長凜冬。在長達七個月的冬眠之前,黑熊每天得吃下兩萬卡路里,相當於人類每天攝取的十倍。

有一說,黑熊之所以變夜行性動物,主要是為了要迴避人類,若在牠毋需防範人類的地方,牠們可以幾乎活躍一整天,花上二十個小時覓食。

熊社會分齡生存法則

為了存活,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熊,在獵捕鮭魚時也會有不同的考量。母熊生下小熊後,會養育牠們超過一年,不只是餵食、清潔小熊,也和人類一樣,會和孩子們親密地依偎、玩遊戲,而最重要的,則是保護牠們免於掠食者的攻擊。

因此,當熊媽媽在獵捕鮭魚時,通常會選擇樹林旁,以利牠快速地藏匿自己的寶寶;至於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熊,則偶爾必須為了捕魚和同儕大打出手,或者遭更大的成年公熊驅逐,因此牠們的步伐常是猶豫遲疑、每走幾步就東張西望。

相反的,成年公熊則是邁著緩慢而自信的步伐,暢行無阻。當兩隻成年公熊偶然狹路相逢,牠們通常彼此無視,不動聲色地路過,只有在不得已時才被迫反擊。

黑熊以爪痕宣示實力

黑熊會在樹幹上留下爪痕,而深淺不一的爪痕即暗示著自身體型和能力,具有領域宣示的意味,藉此讓其他體型較小的黑熊知難而退,這是黑熊溝通的方式。黑熊的領域是隨著牠移動也跟著移動的周邊範圍,若有人或其他黑熊闖入,就有衝突發生的風險。必要時,黑熊移動的時速可達三十五英里(約五十六公里)。

卓越的嗅覺是黑熊絕佳的生存工具,牠可以聞到半徑三十二公里內的氣味,範圍是獵犬的七倍,不過一旦下了雨,牠的視、聽、嗅覺能力就大為降低,這會讓牠在野外探索時變得焦慮不安。黑熊的智力和大猩猩相仿,聰明的牠會在防禦能力降低時適時掩護自己。

就是這樣靈敏的感知系統,指引著牠們方向,告訴牠們往何處覓食,而何處又暗藏危機。優越的本能,讓黑熊得以在阿拉斯加荒野中成功求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