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跨越海峽系列(7-5) 國共內戰的對峙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8.08.31
3812觀看次
字級
古樸寧靜的金門:1950年代,金門的農村保留了傳統閩南建築,古樸寧靜。跟廈門一樣的是,許多南洋的金門華僑返鄉後興建西化的樓房,外觀是西式的,內部是中式的,中西合璧,為廈、金兩地因移民背景所產生的共同建築特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金門前線的勞軍活動:1960年代,金門台灣軍隊的勞軍活動,藝人對著坐在山坡草地上官兵表演才藝。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荷槍的台北高中女生:1950年代,受到島嶼戰爭影響,不僅金門與馬祖被建成實質上的軍事碉堡,事實上整個台灣社會都被高度軍事化,不僅每個男子都必須參軍,女學生在學校也必須接受軍訓課程,並且進行實彈射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國軍東山島的挫敗:1953年7月,國軍向福建南端的東山島發動突擊行 動。由於解放軍準確預測到國軍軍事動態,迅速動用民防系統向東山 運送大批援軍,國軍只得立刻將主力部隊撤回金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東山島的珍貴畫面:1953年7月,國軍登上東山島後,強徵島民擔任民 工,不料隔天戰局旋即逆轉,國軍喪失初登島的優勢。此照片為國軍 登上東山島之初所攝,為珍貴歷史畫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穿過中央山脈的公路:1960年,東西橫貫公路完工通車,第一輛載著參觀貴賓的專車行駛在蜿蜒險峻的道路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光復不久後,中國大陸情勢又變,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因貪腐問題失去人心,1949年在大崩潰後退居台灣孤島,不過戰爭並未停止,福建沿海經常爆發激烈的海空戰事,國府武裝抗擊,雙方互有勝負,但也使得閩台對岸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成為國共內戰的延續地帶,不利於經濟建設與社會、文化的發展。

1958年的「金門砲戰」,雙方謹守「一個中國」的原則意涵,顯示無論內戰打到什麼程度,兩岸人民都堅守著民族立場,為未來雙方關係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廈門、金門、馬祖等地也留下了大量戰備時期的遺物,成為今天的觀光資源,這些景物也不斷提醒遊客有關過去一段沉重的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