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土洞式佛窟 陝西發現遺址

 |2018.08.29
223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陝西省首次發掘了一處六座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資訊了解,遺址完整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畫、洞窟形制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遺產價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省綏德縣滿堂川鎮修築生產道路時發現的佛窟遺址,其位於螺絲圪墶山頂東南側斷崖上,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出禮佛窟二座、龕式窟三座、僧房窟一座。洞窟均坐北朝南,是開鑿於黃土斷崖上的土洞窟。

龕式窟保存狀況較差,從殘存後壁可以看出上部皆呈拱形,後兩窟內發現有石質造像龕、圓雕石造像、泥質塑像頭部、石供器等共計十件遺物。其中,造像表面覆泥塑形,部分背後尚可見題刻有「天寶」紀年。

遺址內最大的一座洞窟處於中部,平面呈向右傾斜的矩形,後部開龕,龕下的石板土床、泥灶、踩踏地面保存較好。龕頂為尖拱形,龕後部高台上塑有三佛並坐,可能為「三身佛」。中前部四尊倒塌塑像可能為二脅侍菩薩與二弟子,前部中南部東、西兩壁繪有大幅的壁畫;後部造像龕內塑一尊結跏趺坐於山石座上的地藏菩薩像。

此外,根據四件在原位的石柱礎,推測原來窟內中南部有柱式結構。窟內佛龕與前部壁面上分布有數組出資人題名,均為家庭式的組合。龕內還發現有漢畫像門扉一件、紀年石柱身一件、石獸墩一件、圓口石供器一件、石夯一件。

此次發掘出土的遺物中,畫像石門扉與綏德縣藏一九九八年發掘的白家山張文卿墓(東漢永元十六年、西元七三年)石門圖案為相同範本。造像龕與圓雕造像的時代根據造像風格與題記判斷為唐代中期。石柱身、石供器上的紀年題刻可以推斷其為明代中期。出土的陶盆、板瓦等也具有明代特徵。

專家表示,該類型的土洞式佛窟遺址還保存了禮佛窟和僧房窟的組合,在陝北乃至整個陝西地區都十分少見,加之掩埋較早,除局部破壞和坍塌之外,整體上完整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畫、洞窟形制的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遺產價值。

石窟所在地距黃河較近,處於陝西、山西、內蒙古三省交通的要道上,為研究明代中期這一地區的地理交通、佛教文化交流、氏族分布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