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運動 改善失智症狀

 |2018.08.19
431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六十二歲的華梵大學退休教授陳新轉,五十五歲那年發現自己失智了,當時身為副教授的他,閱讀時看不懂的內容愈來愈多,講課時表達困難,想不起字彙,六十歲那年,校方鼓勵他退休,但他內心深處熱愛教學,對孕育人才的夢想仍依依不捨,情節宛如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真實版。

醫界推估,國內約有一點二萬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類似故事在許多地方真實上演。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昨舉辦「年輕型失智症與職務再設計研討會」,邀請陳新轉分享生命經驗。

陳新轉曾擔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中心研究中心副主任,喜歡閱讀、創作,平日認真任教、演講、寫書,不明白為何失智症會找上他。聽說運動可預防失智,而他坦承任教以來的確沒怎麼運動,不知是否因為這樣才會失智。

陳新轉說,因病退休之初很不適應,症狀快速惡化,在醫師指導下,現在他每天運動,周三上課、周四外出旅遊,在家常唱歌。現在的自己就像學生,認真按表操課學習,精神活力都起了正向變化。

陳新轉演講時,特別感謝太太的陪伴、醫師的協助,不過,簡報上卻有兩句他沒有念出來的話──「朋友、恩師還在教書,希望自己跟他們一樣」以及「心聲:最好不要退休」。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毛慧芬指出,工作是生活與生命意義的展現,也能維持或改善認知功能,因此,工作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最想參與的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