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妙筆 三菩薩壁畫回家了

 |2018.08.18
143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由中國大陸河北博物院、石家莊市毗盧寺博物院主辦「粉壁丹青——毗盧寺壁畫藝術展」,目前正在中國大陸河北博物院展出;其實,石家莊的壁畫遠不止毗盧寺,已經消逝的行唐清涼寺內,曾有一幅〈三菩薩〉壁畫久負盛名,一九二六年被洋人強行買走,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內。

近日,根據清涼寺壁畫一比一臨摹複製的作品已經完成,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壁畫論壇──傳統壁畫的複製與修復研究暨作品展」中首展後,十月還將在山西舉行的「古代壁畫暨流失海外珍貴壁畫再現傳播與展示」中現身,期讓民眾不用遠到英國,也能欣賞到精美的壁畫。

行唐清涼寺壁畫臨摹複製成品,高四公尺寬三點九公尺,目前放在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郝建文的辦公室。見到壁畫的人,第一個感覺就是震撼,畫面上三尊菩薩像面龐豐腴,體態雍容,衣飾華麗,從左向右所持法器分別為拂塵、佛珠和如意……

「這幅壁畫經歷過多次修繕,你看右邊的菩薩,面部呈深褐色,和另兩位菩薩的面部顏色明顯不同,其實是因為補繪的脫落了。」清涼寺壁畫臨摹複製工程發起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郝建文透露,這幅壁畫的重現背後有一批「壁畫義工」的心血和汗水,「去年年底開始尋找圖文資料,今年八月初基本完成了這幅壁畫的臨摹。」

說起行唐清涼寺壁畫,郝建文覺得這是一群「壁畫義工」的傑作。沒有工作經費,做板子、買礦物顏料,都要自己掏腰包。臨摹也是在做義工,沒有任何報酬,「我們成立了清涼寺壁畫臨摹小組,長春大學的教師桑蕾、吉林藝術學院的教師邰浩然帶領學生負責左側菩薩像;唐山職業畫家王亞新帶人負責中間菩薩像;我和河北師大教師田紅岩在石家莊負責右側菩薩像。一共二十六人。」

一人力量有限

號召同好

「二○一○年春,在縣政府招待所牆上看到了清涼寺壁畫照片。覺得菩薩面部生動,姿態優美,造型和設色不同於河北其他壁畫。」第一眼看到清涼寺壁畫的資料圖片,郝建文就覺得不一般。

二○一七年,郝建文在北京參加大陸國家藝術基金「中國古代壁畫摹制技法人才培訓」項目期間,當即決定臨摹行唐清涼寺流失到大英博物館的這一幅大壁畫,參加全國巡展項目。短短幾個月時間裡,要完成這麼大一幅壁畫臨摹,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於是,他決定找幾位同學一起來做。

為找到壁畫照片,郝建文求助朋友圈裡的朋友,但因設備和拍攝環境的原因,圖片清晰度不高。「最終有位熱心人說他女兒在英國留學,特地去大英博物院拍了批質量較高的圖片,最終成為我們此次臨摹的底板。」

清涼寺壁畫臨摹小組成立,郝建文根據畫面,左中右分割為三幅。根據每人的特點和優勢,分配畫面帶領組員完成。壁畫臨摹複製大致流程包括:放稿、印稿、勾線、瀝粉貼金、上色以及調整等。

郝建文說,臨摹期間有一段時間恰逢酷暑,「石家莊組在河北師大教室工作,開著吊扇,大家都畫到很晚。唐山、長春小組相對涼快一些,但大家也都爭分奪秒,非常辛苦。」

作品回到家鄉

最好歸宿

「這次行唐清涼寺壁畫的臨摹,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在尋找壁畫高清圖,拍攝壁畫片子期間,牽動過好多人的心。也引起了人們對行唐清涼寺,對流失到海外的這幅壁畫的格外關注。」郝建文說,前些日子,行唐縣文保所負責人也特意來看臨摹的壁畫,同時,希望清涼寺壁畫臨摹作品參加完大陸國家藝術基金的巡展後,由他們出資收藏;行唐正在籌建博物館,讓壁畫重回行唐。對此,郝建文跟臨摹小組成員商議後決定,將來把這幅臨摹作品捐給行唐:「回到家鄉,是它最好的歸宿。」

這幅壁畫摹本九月將首次現身在四川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壁畫論壇——傳統壁畫的複製與修復研究暨作品展」,郝建文說,看著完成的壁畫,再辛苦都值得,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人通過這幅壁畫摹本,來了解河北,了解石家莊和行唐的歷史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