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盂蘭盆 東北夏祭開場了

文/王曉鈴 |2018.08.09
2203觀看次
字級
用腰力支撐並保持平衡的竿燈,猶如特技表演。圖/王曉鈴
青森睡魔祭燈籠,人物表情細膩生動。圖/王曉鈴

文╱王曉鈴

隨著暑熱難耐的八月來臨,代表著日本也迎來一年最熱鬧的夏日祭典,以盂蘭盆節為中心,日本人用慶祝追憶祖先,用狂歡振作精神,一同情緒沸騰、揮灑汗水。尤其在純樸的東北地區,更能充分感受祭典活力與風俗民情,為夏日帶來最高潮。

在此之前,今年六月二、三日在岩手縣盛岡市已舉辦過「東北絆祭」,由東北六縣聯合了青森睡魔祭、秋田竿燈祭、盛岡三颯舞祭、山形花笠祭、仙台七夕祭、福島草鞋祭,猶如「六合一」的濃縮東北夏日祭典,在兩天內盡情展現。據統計,六月二日登場首日有十四萬五千人來到盛岡觀賞。

數百年來,東北六大祭向來各自為政,如今團結在一起演出,緣由要從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地震說起。三月驚天動地的災難過後,同一年為了祈願重建,東北六縣決定每年輪流舉辦「東北六魂祭」,集聚六縣的大祭典一同登場。二○一七年改為「東北絆祭」展開第二輪,今年輪到岩手縣舉辦。

夏日祭典源於盂蘭盆節習俗,飛鳥時代隨著佛教傳入日本,融入各地民俗,形成盛大起舞的祭典,以表達為親人能脫離地獄之苦的欣喜,是一年之中除了過年之外最重要的日子。

牽絆繫絆

相伴協助重建

當東北海嘯,遇上了日本人重視的夏日祭典,在悲傷與活在當下之間,該怎麼走下去?「東北絆祭」給了很好的答案。絆,代表了牽絆與繫絆,東北人想表達的是,「在重建的過程中獲得許多協助,希望大家莫忘那些在苦難當中,是相通的心情、相連的羈絆扶持大家走過絕望至今」。

八月來到,東北祭典陸續登場,首先是活力十足的盛岡三颯舞祭(一至四日),據說是從岩手縣名由來的三石神社所發生的驅除鬼怪傳說而來。特色是列入世界紀錄的太鼓,街頭響遍鼓聲,鼓手頭戴花斗笠、腰間綁彩帶,一邊打鼓一邊手舞足蹈,跳起來彩帶齊飛,動感十足。

視覺最震撼的祭典,絕對是青森睡魔祭(二至七日),又稱佞武多祭,二十多座巨大燈籠遊行街頭超有魄力。起源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昔日將燈籠放水流,祈求無病無災,又有一說是用睡魔打敗夏天瞌睡蟲。

每座巨型燈籠前後左右都有圖案,構成一個英雄好漢的故事。二戰前,蠟燭常引發火燒燈籠意外,如今每個燈籠內裝一千兩百個燈泡,備有發電機,每座燈籠台車重達四噸,必須動用二十位壯漢拉,不僅拉著前進,還要左右移動,才能讓燈籠虎虎生風。

青森縣五所川原市「立佞武多祭」(四至八日)展示直立的巨型燈籠,達七層樓高,當地人為了每年僅僅五天的遊行,花了三億日圓將電線地下化,又花了四十億改造展示燈籠的「立佞武多館」,也是另一種魄力。

200竿燈

象徵五穀豐收

比起其他祭典,秋田竿燈祭(三至六日)贏在神乎其技,猶如特技表演,兩百多根竿燈先是橫抬著遊行,隨著音樂節拍,壯丁將竿燈豎起並高舉,象徵稻穗熟成、五穀豐收。

竿燈長十二公尺,壯丁用身體各部位去撐起,依序是手掌、額頭、肩膀,最厲害的是以腰部支撐竿燈,然後換下一個壯丁接棒。隨著遊行愈來愈Hjgh,竿燈愈接愈長,每接長一段是一公尺,最後加長五公尺,等於總長十七公尺,彎曲的長竿燈,讓觀眾驚呼不斷。

東北祭典大多是動感的遊行,只有仙台七夕祭(六至八日)屬於靜態,主要會場在買物通,街上懸掛流蘇的竹葉裝飾,每一根竹竿都蘊含祝福的巧思。穿著夏季浴衣、拎著花布袋的女孩穿梭其中,成了浪漫雅致的夏日風情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