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科比意(一八八七—一九六五年),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接近宗教般的秩序與和諧,他在法國留下兩座曠世傑作:法國東北部的朝覲聖地廊香教堂(Ronchamp),與位在南部里昂附近的拉托雷修道院。
一九五○至一九五五年興建的廊香教堂,坐落在法國東北部山坡上,科比意將阿爾卑斯山大地抽象地轉化,讓建築成為地景雕塑與神秘光線的追逐。建築物外形有如祈禱的雙手、修女帽或是海中航行的船首,粗獷厚重的混凝土材料因充滿曲線美感,而變得輕穎流暢。曾多次拜訪廊香教堂的日本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說,它看起來像巨大的貝殼盤踞在小山丘上,散發吸引人的神祕印象。
科比意認為,教堂是教徒與上帝對話的地方,是「思想高度集中、沉思的容器」,因此教堂內部空間,主要是朝聖者的席次、唱詩班的席次,以及合唱團的空間所構成,亦設有神壇、講壇等空間。教堂中最高的三個塔與水平的量體對比,形成視覺焦點,象徵宗教清靜的精神層面。
此外,一座兩公尺厚的弧形白牆,不規則氣孔是教堂內部光源,灑落下的紅、藍、黃等光線,象徵空間的神秘性,及人與自然的融和關係,在地面映照出的色塊輪廓,彼此強烈碰撞,有如萬花筒般,令人產生敬畏之心。
這座光線的建築,除了讓光透過色彩、溫度、質地及深度,產生震撼靈魂的力量,科比意當初跳離傳統,讓建築空間還與音聲合而為一,吸引五種感官共鳴,因此又稱為「聲音的建築」。
新約聖經指「神是光」,光象徵神的化身,「光」在教堂建築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時期有不同象徵意義:早期的基督教堂,空間以封閉、黑暗,強調基督承受的苦難:歌德時期的教堂,空間光明開朗,運用光線的處理營造神聖化的空間氛圍,象徵神的國度再次降臨。
科比意當時對教堂三座日照高樓的設計靈感,來自《東方之旅》(Le Voyage d' Orient)的亞德里安納別墅(Villa Adriana)遺址的空間配置。白灰泥牆和氣孔的意象,源自他在阿爾及利亞的馬扎布(M'zab)素描過的房舍和清真寺。他在《邁向建築》一書中,完整地闡述他的美學與建築學概念,提倡新的社會秩序。
廊香教堂與拉杜瑞特修道院均是科比意代表作,皆屬法國多米尼加教派。該教會對於神聖空間,認為不在於外表的裝飾物,因此對教堂的設計,不委託教會專屬建築師,而大膽起用世俗建築師。就在教會對當代藝術的支持下,瑞士籍的科比意宗教藝術作品,才能成為世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