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服飾展 彰顯台灣多元文化

羅智華 |2018.07.16
1967觀看次
字級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圖/故宮南院提供
泰雅族女子新娘服 圖/故宮南院提供
泰雅族貝珠長衣 圖/故宮南院提供
卑南族男子無袖長衣 圖/故宮南院提供
排灣族男子長袖短上衣 圖/故宮南院提供
達悟族牛皮甲 圖/故宮南院提供
故宮南院展出268件台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 圖/故宮南院提供

文/記者羅智華

為讓大眾有機會透過原住民服飾一探原住民文化面貌,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首度集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台灣博物館、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北投文物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等六大博物館攜手策畫,推出「織路繡徑穿重山:台灣原住民服飾精品聯展」,即日起至12月9日止,展出各館典藏268件台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將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的獨特性與多元性展現在世人眼前,藉此彰顯台灣多元文化內涵。

「這不僅是故宮南院成立以來前所未見的原民族群服飾展,從主題發想到佈展完成投入近一年時間才大功告成。」談起籌備展覽的幕後甘苦,故宮南院副處長林天人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展覽籌畫亦是如此,故宮南院不僅和策展團隊召開多次會議討論,從主題企畫到展區設計更是用心良苦。

林天人談到,台灣16個原住民族傳統衣飾各有特色,除了作為族群識別的重要表徵外,更蘊含不同族群、地域、使用場合或社會意涵。策展團隊從獨特性與重要性出發,精選各原住民族具有代表性經典原民衣飾與文物,展現台灣原住民族的打製、織布、綴珠、刺繡、貼縫等傳統技法,讓每件原民服飾搖身為「說書人」般,可以娓娓道出服飾圖紋設計背後的特殊意涵與工藝故事,引領觀眾走進趣味盎然又多采多姿的原民文化。

除展出兩百多件台灣原民服飾外,此次聯展最吸睛的就是六件來自各個博物館精心選出的獨特展品,包括卑南族「男子無袖長衣」、雅美(達悟)族的「牛皮甲」、泰雅族的「貝珠長衣」、排灣族的「男子長袖短上衣」、以及泰雅族的「女子新娘服」與大武壠族「繡花佩袋」等,而且這幾件精選展品就陳設在聯展入口處,只要一走進來就可見到,相當醒目。

林天人表示,台灣本身是南島語系起源地,透過這場原民服飾聯展,除可看到原民服飾和原民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對以推廣亞洲文化藝術為主軸的故宮南院來說,更別具意義,因為它不只打破以往由故宮研究人員獨立策展的框架,更結合各博物館的集思廣益,透過彼此館藏交流與共享,讓觀者擁有不同以往看展新體驗,未來館方更計畫引入海外原住民展覽,讓民眾一覽世界各國原民文化的特色與面貌。

為呈現原住民服飾的編織技藝,南院在聯展期間,邀請榮獲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的泰雅編織達人尤瑪.達陸,策畫「台灣原住民族當代編織藝術展」,呈現原民服飾繁複的製線、染色、織布等多道手工製作工序。

●地址/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網址/http://south.npm.gov.tw/zh-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