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歐亞精英 體驗出家修道

妙益 |2018.07.07
2426觀看次
字級
短期出家的戒子,排班威儀齊整;班首張領豪因病痛而入佛門,珍惜修道會因緣,期許人生能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圖╱人間社記者戴佳豪
正授典禮後,新戒與依止及開堂和尚暨所有引禮法師等,於丹墀拍攝團體照。圖╱人間社記者黎廣強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系主任James Laidlaw,也是國王學院院士。曾在印度對耆那教、在內蒙古和不丹對佛教進行研究。 參加修道會,一則希望能如實體會清淨自在的生活。二則深入了解及體驗佛光山在不同國家,如何以人間佛教的精神,適應不同的文化而弘法利生。文╱人間社記者妙
六十六歲、來自瑞典的Alison Nordberg,一九七四年至二○○○ 年,長達二十六年在日內瓦聯合國 總部工作。二○一七年協助翻譯瑞 典文版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並 出版。 Alison雖已超齡許多,仍下定很 大的決心,參加短期出家,給自己 一個挑戰機會,加強對佛教的認識 ,接受更深刻的宗教體驗,進一步 能自利利他,幫助更多人。 文╱人間社記者妙益 圖╱人間社記者喜軍
馬來西亞籍林凱祥目前攻讀倫 敦國王大學「心理學及精神病學 基因,環境及發展」碩士,因三 年前爺爺往生,讓他萌生把握當 下,藉行佛來了解自己並培養智 慧。 他說,想藉短期出家淨化身心 ,也藉此看清楚自己的心,並找 回那一顆初心,進而學習佛光山 開山星雲大師的大願心。 文╱人間社記者妙益 圖╱人間社記者戴佳豪

【人間社記者妙益法國碧西報導】「二○一八年歐洲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六月三十日揭開序幕,來自英、德、法、奧、西、葡、瑞士、比利時及新加坡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百位精英,雲集佛光山法華禪寺,共同成就這場盛會。

與會人士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系主任James Laidlaw、肯特大學講師Jonathan Mair、在聯合國工作多年,去年協助翻譯完成瑞典文《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Alison Nordberg、新加坡中醫博士林素珊等。值得一提的是,戒子的學歷逐年提高,百位戒子中,博士有九位、碩士十六位;大學以上學歷者達百分之六十二。從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六日,為期七天的修道會,全程有中、英文同步翻譯,戒子手冊中的各項典禮、儀軌、戒本,也都備有中、英文版本。

此次邀請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擔任依止和尚,同時也為新戒講戒及「如何做個出家人」;佛光山副住持暨南華大學專任教授慧開法師教授「現代人研讀佛教經典的心法祕笈」;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務長慧豪法師擔任開堂和尚及教授「梵唄習唱」;慧炬法師教授「佛經選讀《壇經》」;歐洲佛光山副總住持覺容、妙祥法師的「《星雲大師全集》介紹」及「認識戒常住」;其他還有歐洲各國法師分別教授「佛光學」、「人間生活禪」等,再加上行門各項課程,威儀訓練、出坡作務及禪修等,希望透過解行並重的修持法門,讓戒子們增進修道信心,體驗身心清淨的出家生活。

報到後,所有新戒褪去一身繁華,經過編班、進堂說明、威儀訓練、演禮、薰壇灑淨及禪修後,一日一大清早新戒們端秉一心,以懇切至誠的心迎接出家典禮莊嚴殊勝的一刻,大殿內鼓震鐘鳴,敲醒眾生迷濛。

典禮由依止和尚慧昭法師主持,在莊嚴靜穆的氛圍中,大眾禮佛三拜、懺悔……並共同發願「放下塵勞諸枷鎖,換來清淨自由身;從今到處任自在,普度沉迷夢裡人」。

一償夙願出家 法喜無限

二日舉行正授典禮,新戒們端肅儀容,以虔誠清淨心納受無上清淨戒體。所有新戒恭敬戒慎地搭衣、捧鉢、展具,威儀十足,而諸佛菩薩的威德力和莊嚴的儀式,與新戒子的心念感應道交,許多人潸然淚下,紅了眼眶,因為終於一償夙願,成為出家人。

正授典禮後,戒會貼心地安排新戒與依止及開堂和尚暨所有引禮法師等於丹墀拍攝團體照,大家歡欣之情溢於言表,共同為這生命中最動人的篇章,留下歷史性的鏡頭。

巴黎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五度,新戒們汗如雨下,但大家都不引以為苦,珍惜這難遭難遇的一刻。太陽升起伴隨的萬道金光,映照在每位新戒歡欣的臉龐上,為這生命中喜氣洋洋的時刻,留下美麗的一頁。

把握當下行佛

找回初心

馬來西亞籍林凱祥目前攻讀倫敦國王大學「心理學及精神病學基因,環境及發展」碩士,因三年前爺爺往生,讓他萌生把握當下,藉行佛來了解自己並培養智慧。

他說,想藉短期出家淨化身心,也藉此看清楚自己的心,並找回那一顆初心,進而學習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大願心。

文╱人間社記者妙益

圖╱人間社記者戴佳豪

加強宗教體驗

自利利他

六十六歲、來自瑞典的Alison Nordberg,一九七四年至二○○○年,長達二十六年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工作。二○一七年協助翻譯瑞典文版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並出版。

Alison雖已超齡許多,仍下定很大的決心,參加短期出家,給自己一個挑戰機會,加強對佛教的認識,接受更深刻的宗教體驗,進一步能自利利他,幫助更多人。

文╱人間社記者妙益

圖╱人間社記者喜軍

清淨自在生活如實體驗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系主任James Laidlaw,也是國王學院院士。曾在印度對耆那教、在內蒙古和不丹對佛教進行研究。

參加修道會,一則希望能如實體會清淨自在的生活。二則深入了解及體驗佛光山在不同國家,如何以人間佛教的精神,適應不同的文化而弘法利生。James再三強調並肯定,在現今瞬息萬變之時代,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最能與時俱進且最貼近人心。文╱人間社記者妙益圖╱人間社記者戴佳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