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2018.05.20 語音朗讀 76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剛出生的穿山甲寶寶還沒長鱗片,但已經看得出鱗甲的紋路。圖/林育安 穿山甲的頭部、背部、尾部和體側二邊都披覆著灰褐色的堅硬鱗甲。圖/林育安 台北立動物園的穿山甲母女檔。 圖/資料照片 仔穿山甲常緊隨在母穿山甲身邊。圖/林育安 文/林育安(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這學期生態玩家培訓課程,安排有戶外教學,讓學生實際了解在不同生態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動物相和植物相。 在一邊行走一邊解說下,忽然看到山徑旁有一個洞穴,我指著洞穴讓同學們猜一猜是什麼動物的洞穴?同學們踴躍舉手發言,猜是老鼠洞、蛇洞……我說:「都不是,是穿山甲的洞穴。」同學們一臉疑惑,因為他們只在電視媒體或是報章雜誌看過穿山甲,對於穿山甲的習性卻不清楚。 今天,就來認識這個有盔甲的哺乳動物吧。 遠看像魚 很會挖洞 穿山甲有很多稱呼,例如「川山甲」、「鯪鯉」、「悶仔」或「土龜」等。稱牠為「鯪鯉」,可能有人會被字面欺騙,以為牠是屬於鯉魚科的魚類,然而這可大錯特錯。為何穿山甲會有此稱呼呢?在明代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一書中曾記載,穿山甲的外觀從遠處觀之很像一條鯉魚,故曰「鯉」;且牠又是一種喜歡挖穴而居的動物,故曰「鯪」。所以,才會有「鯪鯉」這樣的稱呼。 穿山甲是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鱗甲目、鯪鯉科或稱穿山甲科、穿山甲屬。台灣穿山甲則屬於台灣特有的亞種,分布範圍從平地山麓至海拔一○○○公尺左右的山區,但以海拔三○○至五○○公尺左右的丘陵地、次生林或闊葉林較常見。頭軀幹長四○至五十五公分,尾長二十八至三十五公分,體重二.五至六.五公斤。從穿山甲的外觀觀之,身體呈紡錘型,頭部細長、呈圓錐狀、眼睛細小、具有厚厚的眼瞼,耳孔後方有一小耳朵。 穿山甲的口腔內沒有牙齒,只有長條狀的舌頭,舌頭長度約二○公分左右,表面似蠕蟲狀,為了收藏這麼長的舌頭,因而演化出細長的吻部,吻端尖。一般哺乳動物的舌根是連接在舌骨上,但是穿山甲的舌根卻是連接在胸骨末稍的劍突上,這是跟其他哺乳動物差異之處。 全身毛變成全身甲 穿山甲從頭部、背部、尾部和體側二邊,都披覆著灰褐色的堅硬鱗甲,如同穿著厚重盔甲的「圓桌武士」。體背中央具有十五至十七列的鱗甲且呈覆瓦狀排列,鱗甲的尖端呈三角形,鱗甲的表面具有二十八至四十二條縱線紋路,另外一面則呈平滑狀。在鱗甲接縫處散生著二至三根角質化的灰褐色粗毛。除此之外,在其腹面和四肢內側也散生著紅褐色的粗毛。 一些生物學家認為,穿山甲的祖先應是全身披覆著毛,後為躲避天敵的覓食,經過長期演化出一套保護自己的方法,逐漸將頭部、背部和體側二邊的毛演化成堅硬的鱗甲。尾巴粗大呈扁平狀。四肢短小,前後肢都具有五趾,趾間有爪,前肢中間三趾的鉤爪較兩側趾的鉤爪長,但以第三趾的鉤爪最發達。 台灣穿山甲是台灣唯一披覆著鱗甲的哺乳類動物,會利用前肢中發達的三趾鉤爪挖掘洞穴蟄居,洞口直徑大小在二○至四○公分之間,穴深可達二至四公尺。穿山甲為夜行性的動物,白天蟄伏於洞穴中休息、睡覺,到了夜晚時分才外出活動、覓食。 彈舌神功舔食白蟻 雖然穿山甲具有細小的眼睛,但其視力並不好,主要是靠嗅覺和觸覺來感應周邊的事物。穿山甲主要的食物是螞蟻,尤其喜愛舔食白蟻。牠會以前趾較發達的三個鉤爪抓破蟻巢,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彈舌神功,舔食到處亂竄的螞蟻,在一分鐘之內,牠的舌頭可以來回抽動八○至八十五次,由於其唾液腺發達,使得穿山甲的舌頭表面沾附著許多溼且附有黏性的黏液,因此可以輕而易舉的將食物送入口中,約十分鐘就可食掉約五○○至六○○隻螞蟻。 然而,螞蟻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保衛牠們的家園,牠們也會爬上穿山甲的身上咬囓,但是穿山甲早就做好萬全的準備,為了防止螞蟻的攻擊,除有堅硬肥厚的眼瞼保護細小的眼睛,頭部、背部、尾部和體側二邊的鱗甲,也會緊閉的貼在身體上以防止螞蟻啃咬而受傷。 在山區,一般螞蟻的蟻窩是築在樹幹的分枝處。穿山甲為了能夠得到美食,會爬到樹幹上破壞蟻巢,爬樹時是以前肢的鉤爪鉤住樹幹後,再以旋轉(螺旋)的方式攀爬而上,其尾部在此時具有平衡的作用。當牠在抓破蟻巢舔食螞蟻時,則會以強而有力的尾巴緊緊的纏住樹枝,以防止從樹上掉落下來而受傷。 善捲的尾巴用處大 爬樹尋覓美食是件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因此,穿山甲寧願找尋築在地面的白蟻窩,由於蟻穴或蟻巢大都是築在向陽之處。因此,要找尋穿山甲的巢穴也不難,一般而言,牠的巢穴也會築在向陽乾燥處而且在蟻穴的附近。 或許有人會問:穿山甲沒有牙齒,舔食那麼多螞蟻不會消化不良嗎?其實造物主早就想到這一點了,所以讓穿山甲具備又粗又厚的胃壁,胃裡還含有細小的石頭顆粒,作用如同鳥類砂囊中的石頭般,具有磨碎食物的作用。 穿山甲除了能在地面上行走和爬樹外,也會游泳,當穿山甲在游泳的時候,尾巴會左右擺動如同船槳,使其身體往前行進並能控制方向。 膽小溫馴勇於護仔 穿山甲為單獨行動之肉食性動物,但有時也會發現有一、二隻穿山甲一起活動和覓食。穿山甲的行動非常緩慢,個性膽小、怯懦,性情溫馴,對於獵食性動物缺乏抵抗能力。因此,在碰到獵食動物時會將頭部及腹部等較柔軟的部分往裡面翻轉,身體捲成一團有如圓球,並將鱗片覆蓋在外面來保護自己,使獵食的動物無處下手,待危機解除後才會伸展軀體和移動。 穿山甲屬於單胎動物,剛出生的仔穿山甲便會行走,但身上沒有鱗甲,一個多月後鱗甲才會逐漸形成,因此總是跟隨著母穿山甲,趴在母穿山甲的背上或是尾巴上,形影不離長達半年。遇到危險時,母穿山甲會將其子捲在自己的懷中,寧死也不會鬆開。 前一篇文章 動物媽媽 堅毅溫柔 教導嚴謹 下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 鴨王雄風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獼猴甩尾敲地板 本喵嫌你煩五技而窮的野生動物─鼯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