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 半世紀哨角藝師魏幼謙

郭士榛 |2018.04.10
1786觀看次
字級
每當「媽祖出巡」北港朝天宮前,「媽祖號掛」的「威震團」循鑼聲指示,將哨角平舉,而後上抬再降下,整個廟埕就揚起哨角低沉雄渾的聲響。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表示,哨角代表神威,「迎熱鬧」的時候,壯闊的排場訴說著:「媽祖到了!哨角就是主帥,可以說是媽祖身邊的親信。」圖/文化總會提供

文/郭士榛

每當「媽祖出巡」北港朝天宮前,「媽祖號掛」的「威震團」循鑼聲指示,將哨角平舉,而後上抬再降下,整個廟埕就揚起哨角低沉雄渾的聲響。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表示,哨角代表神威,「迎熱鬧」的時候,壯闊的排場訴說著:「媽祖到了!哨角就是主帥,可以說是媽祖身邊的親信。」

工作資歷超過半世紀的哨角藝師魏幼謙,已打造了上千隻哨角,並自創牽牛花花瓣形哨角,將青銅板手工摺成圓弧型,再用銀焊接、打磨,最難的是要讓遇熱就軟的薄銅板,能依原有設計的樣貌順利變硬成形,這是魏幼謙琢磨多年才領悟出來的獨門技法。「我的哨角重量不到一斤!」他解釋,哨角長四台尺八寸,為便於攜帶,採兩節伸縮,縮起來為兩台尺四寸,哨角口弧度及口徑則嚴格依據「文公尺」的吉祥尺寸。

魏幼謙一家就住在北港朝天宮後方,從小他熟悉媽祖遶境的各種儀式。十二歲跟師傅學修屋頂,喜歡動腦筋復原損壞的器具。二十歲時投入「震威團」,發現團內有十二支清領時期購自泉州的銅號角,殘破不堪;他運用板金技術,反覆嘗試,報銷無數素材,甚至前往台南尋找純銀,才總算有些眉目和基礎。

打造哨角揚名後,全國近半手工哨角出自其手,其中有難度頗高的王爺出巡菸斗型哨角、尾端揚翹的武哨角。魏幼謙總在一年之初就得備妥數支哨角,等待各大廟宇陸續展開活動,每每農曆三月媽祖遶境過後,替媽祖開路的哨角們又會回到他手中,進行維修及保養。

熟悉哨角結構後,魏幼謙發現廟宇號角跟軍用號角雖然外型不同,但原理一致,他開始改良,讓共鳴更嘹亮。無師自通,以三年時間做出歕喙,最後乾脆捨棄鑄模方式,用銅板焊製哨角的獨門技法,研習七年,成為全台首位手工哨角藝師。

哨角吹奏的方式和喇叭不同,靠特製吹嘴與唇的接觸來變音,魏幼謙表示,讓哨角順利發聲,得先合口、唇肉向內縮、呈現說英文字母M的嘴型;面部保持微笑,嘴角上揚,放鬆嘴唇震動它,發出「噗」的長音;舌頭平放,不影響氣流順暢度,丹田運氣、放鬆肩膀,把氣息送至嘴唇,透過哨角放送,非常不容易,有一定的訣竅。

魏幼謙分析銅板的哨角質地輕薄,音色美、轉音效果佳,白鐵雖便宜省工,但聲音比較單薄、扁平。魏幼謙說明,一般哨角,只有高低兩音,北港哨角能吹出五個音,三十多年前,大甲香團試吹覺得好用,特地訂製三十六支,大甲媽祖會也來訂製,儘管魏幼謙強調需一年時間才能交貨,對方依然說不要緊,願意等他細細做。

魏幼謙幾乎就是一部國內宗教樂器活歷史,二○一六年更獲文化部列冊為技藝保存者,幾十年敲打,長期處在噪音環境,加上身體老化,聽力嚴重受損,即使如此,高齡的他依舊沒有中止手邊工作,兒子魏瑞呈原本是化纖公司主管,退休後變身當起專業哨角藝師,和爸爸一起努力。「我賣出去的哨角很多,沒人幫忙修理不行。」

九十二歲的魏幼謙作息固定,身體硬朗,每日午休起床,都會坐在玻璃櫃前,沏一壺熱騰騰的高山茶,給自己、給老伴家人、也給路過的朋友鄰居,魏幼謙笑道:「食是食福,做是做祿;肯做的人,沒困難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