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中美貿易戰仍有最後贏家

文╱徐宗懋(文史工作者) |2018.04.04
1104觀看次
字級

文╱徐宗懋(文史工作者)

美國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雙方都擺出硬拚的架式,全球屏息以待,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接受質詢時,本能地回應:這對台灣會是好的,他的原意是「如果美中貿易戰無法解決的話,勢必讓台商離開大陸前往美國,甚至回到台灣,因此美中貿易大戰有助分散台灣投資風險。」其實這裡包含一個潛台詞,即美中貿易戰的最終輸家是中方,大陸成了困難重重的地方,所以台商要避風險,去美國或回台灣。問題是,如果這個假設是錯的呢?如果最終的贏家是中方,而輸家是美方,那是否所有台商要趕快遷到大陸去呢?

誰說美方不會輸呢?在中美過去二十年的經濟力量對比中,中方一直快速拉近與美方的差距,過程已經有好幾次摩擦了,但都沒有改變中方迎頭趕上美方的大趨勢,這表示在長期的拔河中,美國始終是輸家,大陸一直是贏家。

這種固定的趨勢表示輸贏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結構性的因素決定著輸贏的結果,既然結構沒有更動,這次輸贏又為何會改變呢?

這是賴揆,甚至整個蔡政府最大的盲點,由於主張台獨,對大陸抱著敵意,潛意識裡只選擇看大陸的負面,希望大陸離得愈遠愈好。倒過來,由於百分之百的依靠美國,骨子裡將美國當成必然的贏家,美國的一切都是贏家的架式。整個思考都圍繞著美國贏和大陸輸這個基本點上。

於是乎,在國際政治問題上就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怪異論調,比如:美國主張印太聯盟,價值目標即是組織自由民主同盟。但如果美國軍艦停泊越南,就說是要拉攏越南圍堵大陸,問題是,拉攏越南算是組織自由民主同盟嗎?越南的民主人權問題突然不重要了呢?又說川普和金正恩會面,是為了將大陸邊緣化,問題也是,北韓突然變成民主國家了嗎?為何拉攏北韓不會犧牲民主人權呢?

更何況,川普原本聯合日本對北韓採取強硬姿態,並宣稱除非北韓先放棄核武,才會和北韓接觸談判,日本也堅定地支持此一立場,畢竟北韓發射長程導彈,並沒有穿越南韓上空,反而是越過日本北海道上空,讓日本直接受到威脅,所以日本的強硬是有道理的。

如今,川普突然一百八十度翻轉,決定跟金正恩會談,等於毫無顧忌地把日本甩開,根本不把日本當一回事,讓日本全身發麻。安倍趕緊表態說,他也想見金正恩。

這種複雜利益交葛、瞬息萬變的國際權力遊戲,被蔡政府簡單化到美國永遠成功地逼迫大陸,這已經不是看走眼,而是根本的弱智。當川普從威脅對北韓動武,到突然甩開日本,要擁抱金正恩時,蔡政府沒有想到自己可能面臨類似的境遇嗎?也就是突然被美國緊緊地擁抱,說盡甜蜜的話,然後又被美國不說一聲狠狠地摔掉。在這些問題上,台灣的商界反而看得比蔡政府要清楚得多。

台灣大企業到大陸拓展事業,除了大陸市場大以外,還包括了軟硬體的條件,如土地和水電的供應、獎勵投資的優惠條件、政府執行建設的高效率、社會高度的凝聚力,以及政策的穩定和持續性。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正是台灣最缺的,甚至連美國的相對競爭力也愈來愈低。

正是這些基本的競爭條件決定了過去中美兩國貿易戰中,贏家是中國大陸,輸家是美國。大陸不僅有諸多條件可以進行貿易報復,包括減少美國外債、減少美國大企業產品的輸入。更重要的是,在衝突的過程中,大陸整體的體質和內部的力量組成,具有更高的韌性、耐力以及快速調整的能力。

所謂中美兩國貿易戰不會有贏家,只是中方的外交辭令,因為貿易戰本來就是衝突和妥協的長期過程,而最後誰的經濟持續發展,誰的人民就業和生活繼續增長者,就是最後的贏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