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菇農 年用1億個太空包

 |2018.03.23
6309觀看次
字級
新社菇農廢棄的太空包塑膠套,竟流到新社大排,汙染環境。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本報台中訊】台中新社菇類產量約占全台八成,高居全國之冠,一九七四年開始用太空包生產,新社農會粗估「差不多一年用掉一億個太空包。」不過廢太空包處理價格翻漲三倍,今年每公頃約十五萬元,菇農叫苦,更嚴重的是業者找不到空間埋,隨意棄置製造汙染。

新社已成「菇鄉」,有四百多名菇農,各種菇類年產量占全台八成,一般在一甲地的菇寮上會畫分為好幾個寮社,通常是整個家族一起種菇,最多的已有三十幾年歷史。當地太空包年使用量驚人,一年用掉一億個,從上游到回收處理的末端,需要人力與時間,菇農也得花大錢處理。

新社農會股長徐國全指出,太空包包括塑膠袋與內裝的木屑,第一階段產生的廢棄物是剪掉的菇頭,接著是塑膠袋內含的棉絮,必須由人工拆棉絮才能分類處理,最後則是供給養份的木屑,因內含菌種無法焚燒,至少花三個月才能自然去化,因此得要有夠大的空間堆置。

菇農表示,種菇不但要傷腦筋養菇的品質與產量,最麻煩的是太空包的去化,雖然可以花錢找業者代處理,目前每公頃的成本約十五萬元,處理費年年攀升,還不一定找得到人處理。目前新社約有五、六家處理業者, 但處理量還不足。

新社鄉民強調,有菇農把剪掉的香菇露天堆置,太陽照射後臭味四溢,讓居民很受不了,遑論到新社觀光的遊客,更難忍受。

有民眾本月向彰化環保局檢舉,在私人土地發現堆置新社太空包,去年新社大排也發現廢棄太空包的塑膠袋,經溪水沖刷綿延三公里,滿布沿岸河床,這類事件層出不窮。

台中環保局廢管科表示,太空包屬於農業廢棄物,歸農業局主管,除非發現亂丟或隨意棄置,就依廢棄物管理法取締裁罰。科長萬滋澤表示,會與農業局研議,從源頭掌握太空包的去向與處理計畫。

新社農會指出,太空包讓菇農很困擾,農會考慮申請設置處理廠,不過土地取得不易,且申請的時程冗長,目前還在紙上計畫。

「香菇採收後,廢棄太空包應被回收再利用。」立委江啟臣認為,廢包的用途不應局限在堆肥,應該透過科技研發,嘗試製成燃料棒、建築材料等,希望環保、農政、科技等單位一起研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