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馬蘭豆乾逸清芳

文/朱振藩 |2018.03.05
910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明代高郵人王磐,字鴻漸,號西樓,是位散曲作家,與陳大聲齊名,並稱「南曲之冠」,其作品集為《西樓樂府》。王除了散曲外,另著有《野菜譜》,收野菜五十二種,春天長的馬蘭(或作攔),即為其中之一。

這本《野菜譜》的特色,為上圖下文。圖為此野菜的樣子,文則簡單描繪它的生長季節及吃法。文後皆繫有一詩,是近似謠曲的小樂府,大半是借題發揮,以野菜之名起興,都寫些人民疾苦;比方說,寫到馬蘭頭時,云:「馬攔頭,擋路生,我為拔之容馬行。只恐救荒人出城,騎馬直到破柴荊。」

馬蘭,以嫩芽供饌,故叫做蘭頭。早春即盛開,可一直採到出秋開花時分,屬菊科植物,帶有菊葉之香,香氣淡而不薄,卻有「惡草」之名。此出自漢人東方朔《七諫.沈江》的「馬蘭踸踔而日加」,文中所謂「踸踔」,原註為「暴長貌」,意為生長極速,如此繁茂現象,當然有礙其他香草的成長,由於香草比喻君子,它自然是惡草了,是以唐人陳藏器才會說:「以惡草喻惡人」了。

對馬蘭讚頌不絕的詩歌,乃明人的一首五言古風,詩云:

「馬蘭不擇地,叢生遍原麓。碧葉綠紫莖,二月春風雨足。呼兒競採擷,盈筐更盈掬。微湯湧蟹眼,辛去甘自復。吳鹽點輕膏,異器共釁熟。物儉人不爭,因得騁所欲。不聞膠西守,飽餐賦杞菊。洵美草木滋,可以廢梁肉。」

此詩從馬蘭的形狀、生態、採集,一直到烹飪、滋味、評價,乃至感慨,句句皆實話,無虛誇之詞。詩只是一般,能一一呈現並產生共鳴,已難能可貴。

馬蘭的別名甚多,因地而異,有雞兒腸、一枝香、路(田)邊菊、紅管藥、竹節草、蟛蜞菊、階前菊、紫菊、蓑衣蓮、紅梗菜、野蘭菊等,甚至有叫泥鰍串(或菊)者。而最特別的,則是「十家香」,此名出自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寫道:「江研香司馬攝上海篆(掌印)。臨去,同官餞別江滸。村童以馬攔頭獻。某守備賦詩云;『欲識黎民攀戀意,村民爭獻馬攔頭。』馬攔頭者,野菜名,京師所謂『十家香』也……」

以馬蘭頭入饌,常用於素炒。由於是嫩芽,不可長時間加熱,炒也得急火快炒,否則色、香、味盡失;即使有些夾生,也勝過火多矣。如果做成素湯,可先製做豆腐湯或黃豆芽湯,當快起鍋之時,把洗淨的馬蘭頭入鍋略汆,待它色呈翠綠,尚未綿軟之際,立刻盛碗供食,滋味甚好。

清人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著:馬蘭「嫩者可茹、可菹、可餡,蔬中佳品。」《隨園食單》謂:「馬蘭頭菜,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此外,它也可炸來吃,例如《救荒本草》云:「採嫩苗葉,炸熟,新汲水浸去辛味,淘洗淨,油、鹽調食。」

我特愛品嘗台北榮榮園餐廳的「馬蘭頭拌豆乾」一味,將豆腐乾及馬蘭頭二者,均切得極碎,再把這些細丁子,用好麻油一拌即成,色黃中帶翠,聞之有清香。臨吃之時,以匙取用,直接送嘴裡,略咀嚼即嚥,馨香盈唇齒。以此當前菜,誠開胃雋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