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懸崖上的村莊(上)

文╲柏北 |2018.01.29
989觀看次
字級
遠眺郭亮村和掛壁公路。 圖╲柏北
行駛在掛壁公路上的旅遊大巴。 圖╲柏北

文╲柏北

郭亮村十多年前還是太行山裡一個名不見傳的小村莊,而真正讓郭亮村進入人們視野的是一條公路,源於日本名古屋電視台拍攝《開拓太行山的人們》的專題報導,而被世人所熟知。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公路,而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這條隧道的石頭硬度達到八點二級,屬於最硬的一種石頭,公路的平均作業高度超過一百零二公尺,村民在沒有借助任何現代大型機械、沒有測繪工具的情況下,自發賣掉所有值錢的家當,集資購買鋼釬、鐵錘,十三名壯士組成鑿洞突擊隊,腰繫麻繩懸於絕壁之上,鋼釬鑿紅岩,鐵錘破石壁,完全依靠人工一釬一錘開鑿出來。

歷時五年多,用生命和熱血在這巍巍太行山上鑿出了這條長一千二百五十公尺、寬六公尺、高四公尺的掛壁公路,共打禿六稜鋼釬十二噸,打爛八磅重的鐵錘四千餘個,開鑿石方二萬六千餘立方,於一九七七年五月一日建成通車。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郭亮村民們開鑿這條公路是一種怎樣的毅力和幹勁,其困難可想而知。由於這條隧道是最早由人工修建,又因其開鑿於懸崖峭壁,因此又叫「掛壁公路」、「郭亮洞」,被世人譽為「太行隧道之父」、「世界十條最危險的公路之一」。

那天,我們是坐景區的環保大巴進山的,隨著海拔的升高,蜿蜒曲折呈「之」字形的山道也漸漸陡峭起來,行至郭亮洞入口我們便下車步行上山。從洞口到郭亮村這段需得步行才有意思(當然,也有不少遊客選擇坐車直達村口),能欣賞到坐車所看不到的風景。

駐足四顧,赭紅色的山崖似刀削斧砍,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樹木,從石縫裡鑽出頑強地向上生長。甫入洞口,便覺一股涼氣襲來,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洞頂的縫隙中或有水珠砸在臉面上,讓人不禁打了個寒噤。因為公路帶有坡度,且不是鋪裝路面,有點突兀不平,行走其上約略有些費力。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留有一個窗口,當時是為了方便傾倒碎石和通風透光而開鑿的,如今則成了絕佳的觀景平台;從對面的山崖遠看這條隧道,三十五個天窗就像一條電影膠片蜿蜒曲折的鑲嵌在陡峭的絕壁上,令人歎為觀止。

郭亮村因三面環山,一面處於懸崖絕壁,在近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中,也曾刀光劍影,鼓角爭鳴,成為各路豪傑逐鹿爭奪之地。

西漢末年爆發的大規模的起義軍中,以出生於此的郭亮率領的隊伍,最為引人注目,後因起內部叛徒被官府收買,遭官軍圍困數月後,終因寡不敵眾,郭亮遂率部從村東部的一處懸崖撤退,也就是現在的天梯位置。後人為紀念郭亮為保護村民免受塗炭,便以其戰鬥過的地方命名為郭亮村。

天梯地處村東北方向約二里路左右,是郭亮率部撤退時開鑿的,保留至今。它是一條槃旋於百米懸崖絕壁上的羊腸小道,依山而鑿,一側便是懸崖,最寬處不足一米,窄處僅容一人側身通過,由七百二十級石階構成,掛壁公路開通前,這條天梯是村裡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村民的出行趕集、生活補給、娶親嫁人等都是通過天梯來完成,因此對於郭亮村民們來說,天梯不再是一條簡單的交通線,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們的生命線。(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