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角設計 讓生活更藝術

郭士榛 |2018.01.21
2415觀看次
字級
點點相思微光裝置、真人故事展。圖/彡苗空間實驗團隊提供
民眾與設計裝置「城市家遊站」後院區互動。圖/彡苗空間實驗團隊提供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與藝術擴散家庭小主人,搶先體驗試溜藝遊溜滑梯。圖/彡苗空間實驗團隊提供

文/郭士榛

設計交由年輕人打造,果真可以傳遞「藝術」與「生活」零距離的共玩理念。

由「彡苗空間實驗團隊」所設計的藝遊溜滑梯戶外藝術裝置,真的讓藝術「溜」進生活。團隊在捷運士林站水泥橋墩,用報廢的溜滑梯變成蛞蝓座、搖搖馬變成可以休憩的臘腸椅,讓原本很枯燥的閒置空間變得有趣。

彡苗空間實驗團隊 讓藝術不設限

在圓山捷運站一號出口外,全台首座多功能「藝遊溜滑梯」,不但表演團隊可作為表演舞台,小朋友更歡喜來此享受童年時光,不少大人也跟著排隊搶「溜」,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

「溜滑梯」獨特外型讓捷運周圍增添些許藝術氣息。北藝總監王孟超說,藝術本來就不該設限在任何一個空間,希望讓藝術走進城市各個角落,包括公園、廣場、咖啡館等,這次在捷運站旁設置,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體會藝術的魅力與遊戲的樂趣。

彡苗空間實驗團隊設計專案經理樂美成說,設計發想來自北藝LOGO,不希望只有單純的表演用途,也盼能讓市民共享、同樂,因此結合溜滑梯。這個設計從發想到完工大概四、五個月,最困難是跟環境搏鬥,如需注意防水和風,還有孩童安全問題等細節考量。

裝置藝術「藝遊溜滑梯」,從側面看是圓球造型,藍色的主體中間則為溜滑梯,除了提供小朋友安全遊玩,也代表藝術著與民眾融合在一起的概念。「藝遊溜滑梯」外型相當亮眼,使得捷運圓山站增添藝術氣息,未來規畫將搬移至北藝中心外空間展示。

翻轉回收資源 延伸生活空間

台北捷運士林站出口至水泥橋墩,透過「彡苗空間實驗團隊」設計的「翻轉」,將回收游具轉換成街道家具,也經由「對話」設置,在此裝置了「街角望想鏡」歡迎民眾透過望遠鏡跟城市一起遊戲。年輕人的設計,打造原不受重視的場地,搖身一變,成為交流游憩空間,吸引不少市民駐足互動。而以鮮黃色為主色調,「點亮」橋墩,讓士林的在地居民或遊客都可以感受「家」的溫暖。

設計師鄭又維就讀輔大景觀,與就讀實踐建築的于沛廷,這次他們透過設計,翻轉對廢棄物的既定印象,將熟悉的室內空間延伸至都市表面,成為生活街景的一部份,希望讓街道不再只是路過的空間,而是一個能讓人願意停留、體驗與回憶的場所。

年輕設計師們甚至邀請在地里民一起來說故事、辦自己的展覽,藉以「串聯」里民感情,同時「開放」舉辦二手衣交換市集,邀請大家一同延續衣物的生命;最後則是挨家挨戶說服位於士林捷運站沿線里民逐步漆亮鐵窗,讓舊鐵花窗重新恢復生氣。

于沛廷表示,在城市建築裡面,其實愈多人參與的空間愈安全,希望也可以慢慢形成一個公共議題。鄭又維表示,這次他們將廢棄游具透過拆解、整理、上色、組裝,重新加入日常空間的家居機能,使橋墩下出現花園、玄關、客廳、餐廳、儲藏室、更衣室、陽台、健身房等不同的空間意象,「我們希望做出大玩具,只要做到好玩,就會有里民參與,讓原本很枯燥的閒置空間變得有趣。」

裝置完成後,經他們觀察還是以一大早出來做運動聊天的老人家居多,也有里民會帶著小孩到這裡來散步,年輕人則是齊在這裡打卡拍照上傳,會坐一坐外型像蛞蝓的貴妃椅,他們表示,這裡原本就不是遊客必經之處,反而讓里民多了可以互動的空間。

于沛廷表示,現在很多公園都被老人或是流浪漢佔據,一般小孩無法在此空間玩,但事實上小孩可以透過玩,發展肌肉與學習,他們也希望透過回收游具變成街道家具,讓社區里民多一些可以互動交流的空間。

鄭又維與于沛廷彷佛拾荒青年,在回收場中尋找可用的游具,可大部分都已經被破壞可用的並不多,只能就現有的材料加以改造設計組裝,「對我們製作上來說沒有比較便宜,但希望實踐環保價值。」鄭又維說,「希望可以作為一個示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