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 民眾在地醫療 才能擺脫離島宿命

 |2017.12.18
1058觀看次
字級
金門未達醫療經濟規模,中央投注經費有限。圖/中央社

【本報金門訊】金門常住人口約六萬,達不到醫療經濟規模,中央投注有限,加上民眾信心不足,始終處於困境中;金門縣衛生局說,除醫療人員在地化,民眾也要在地醫療,才能擺脫離島宿命。

金門縣衛生局長王漢志表示,兩年前成立心臟血管照護中心;但能執行這項技術的醫師人力不足,無法全天候提供服務,尤其像心肌梗塞等急重症,必須有堅強的團隊做後盾,這就是金門醫院的缺乏。

醫療必須有經濟規模,只要人口低於二十萬幾乎就是難逃困境。王漢志直言,金門民眾想要的是大賣場式的醫學中心,但是以金門現在有的人口數和相關法規限制,現在能做的只能像統一那樣小規模的超商。

王漢志指出,任何市場都需要經濟支持,現在金醫有四十八名在地醫師,加上從台灣支援的醫師,人數在六十三人上下,但醫療量不夠。醫院不賺錢,醫生不會來;來了沒有成就感,也留不住。這是離島的痛處。

現行醫療後送飛機是由台灣飛來金門,再載送病患到台灣,王漢志表示送的確可以增加民眾的滿意度。因為有些病患「寧願死在台灣的大醫院,不願在本地冒險。」

王漢志也指出,金門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醫療在地化」,不只醫事人員在地化,民眾也要在地醫療。

醫護人員如有足夠的照護量,容易產生成就感,人才容易留住,是正面循環;病患沒有信心,動輒後送,醫師樂得輕鬆,就形成負面循環。

金門健康健檢中心執行長郭彥良也認為,只有降低後送的量,才能產生讓醫師有成就感的醫療照護量,才有良性循環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