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 從活人切身之痛開始

陳冬陽(屏東縣/大學講師) |2017.12.13
1197觀看次
字級

陳冬陽(屏東縣/大學講師)

立法院院會於十二月五日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由行政院下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規畫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威權時期司法不公等任務。

此案一通過,即刻引起社會高度重視,輿論紛紛討論政府此一舉措,更有專家學者認為此舉不但無法促進正義,還挑起對立及浪費公帑,其中所謂威權時期象徵,包括有名稱關聯之貨幣、學校、道路、運輸系統及公共機構等,皆須考慮正名,所需經費上看數十億至百億,為此政府被批「吃飽太閒,該做的不做。」

在了解國內轉型正義應該走向何處之前,我們看看國際上對轉型正義之定義。聯合國安理會在二○○四年 「有關戰後社會法治與轉型正義報告」中提到,轉型正義的概念包含了該社會嘗試面對過去大規模人權迫害的完整程序與機制,該完整程序與機制的目的在於確認責任,追求正義與社會的和解。因此聯合國定義轉型正義的五大元素:

一、調查真相、起訴元凶、確定元凶按照國際法律精神與法條受罰(Prosecution initiatives)

二、確保獲知真相的權力(Facilitating initiatives in respect of the right to truth)

三、賠償(Delivering reparations)

四、重整參與迫害組織與制度(Institutional reform)

五、全國性討論與諮商,以促成和解(National consultations)

從聯合國針對轉型正義之定義不難發現,轉型正義之核心理念在於為政者面對錯誤應勇於承認並積極改正,更重要的是達成社會和解,不讓錯誤悲劇重演。

蔡英文總統也於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當天,出席文化部舉辦的「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時表示,真正的轉型正義,是促進和解的嚴肅的工作,包括真相調查、司法平反、社會溝通等等,我們的社會將會從錯誤中學習,確保同樣的歷史不會上演,台灣不會忘記受難者們受的苦。

這是一段多麼令人動容的話語,但諷刺的是,政府用盡全力追究過去歷史錯誤的同時,卻忘了這個受盡苦難的國家中,還有許多云云眾生急需即刻救援,活在等待平反的冤稅案件當中。

台灣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人民生活困苦,但國稅局卻以「充實國庫」為名,連年超徵數千億元稅收,宛如過去地主與佃農的情事再度浮上檯面;眾多稅災戶遭受不當違法稅單侵害,其中包括歸國學者、大學教授、公益律師及傳統武術門派等等,雖然訴願多年,但卻不見政府為其平反,主持公道,還其清白。

正所謂逝者已矣,筆者認為有效務實的促進轉型正義做法,與其在形式上花費巨資進行更名,倒不如正視目前人民百姓面臨的法稅不公義現狀,政府應對於冤稅濫權作為,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陋規,還財於民,創建合情合理,公平與正義的法稅環境,讓賦稅人權彰顯,活人的苦難得以解除,才是撫慰過去這塊土地上所有受難人士在天上英靈之正確做法,也才能將台灣從對立的環境中抽離,達成社會和解,並彰顯主權在民,讓人民重拾對政府的信心,讓世界再度為台灣按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