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登國際舞台 高丹華感動英國

 |2017.11.19
1836觀看次
字級
金門縣定古蹟烏坵燈塔指定為國定古蹟案,將提報二十九日審議大會。圖/中央社
高丹華 圖/交通部航港局提供
烏坵嶼燈塔設計建造的英國人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圖/交通部航港局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烏坵登上國際舞台。烏坵人高丹華最近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訴說家鄉故事,獲得熱烈回響。有觀眾說,演講感動人心,讓人認識烏坵,也道出不為人知的史實。

SOAS是歐洲研究亞洲、非洲與中近東事務重要的學術機構,在世界享有盛名,高丹華是第一位在SOAS演講的台灣離島人士,意義不凡。

高丹華在台北時間十七日的上午,以「烏坵燈塔──一個女人的生命戰場」為題,娓娓道來烏坵燈塔的前世今生。她說,烏坵燈塔是由英國人建造,讓烏坵因而與英國有了緣分;因來英國尋找燈塔資料,在諾丁罕川特Trent大學資深講師墨瑞(Russell Murray)夫婦引薦下才有機會到SOAS演講,和大家分享烏坵的美麗與哀愁。

高丹華說,英國人建造燈塔、挪威人守護,之後日本人占領、美軍轟炸;再接著國共對峙,反共救國軍進駐,烏坵進入軍管,成了冷戰遺址。她說,居民忍受生活上的諸多不便,沒水缺電,沒有怨言;小學生畢業後要搭船四十八小時才能輾轉到金門讀國中,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來不及長大,就要和家人分離,

但相較自己的艱辛求學路,高丹華說,烏坵老人家奔波兩岸,更令她心疼。烏坵距大陸湄洲島只有二十浬,離代管的金門縣七十二浬,她說,有些島上的居民年輕時嚮往自由而來烏坵,晚年因烏坵被軍管,醫療設施有限,而回到湄洲島;但他們在大陸沒有戶籍,去世時只能草草掩埋了事。

雖然家鄉層層受限,高丹華仍然感受到人性美好的一面。她提到當時島上沒有老師,「阿兵哥老師」應運而生,戰地師生情,到現在仍令人回味;而軍方把海邊石頭炸掉蓋營房,家鄉有了「人工的天然游泳池」,也成了高丹華美好的回憶。

20年奔走 升格國定古蹟

高丹華原為學校護士。她說,當一九九八年台電打算把核廢料放到烏坵時,她號召村民到台電抗議,開啟了她關懷家鄉的系列行動。她曾當著總統的面大喊「救救烏坵」,促使政府正視烏坵的需求;而烏坵燈塔更在她二十年的大聲疾呼下,從縣定古蹟、復燈,更將在月底升格為國定古蹟。

朴茨茅斯大學語言暨區域研究系副教授程念慈表示,高丹華訴說的不是被人遺忘的往事,而是根本不為人知的史實;慶幸的是因有高丹華的奔走,大家才認識了烏坵,並進一步理解和平之得來不易。

台灣女婿赫佛(Steve Hufford),是倫敦大學伯貝克Birbeck學院視聽部門經理,他對英國人這麼早就來到烏坵感到很有興趣;他說有別於英國本土的白色燈塔,黑色的烏坵燈塔顯得獨樹一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