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弱者的生存之道

文/張曼娟 |2017.11.13
8534觀看次
字級

文/張曼娟

編按:二○○五年由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名作家張曼娟老師創辦的「張曼娟小學堂」,以經典閱讀、詩詞選讀與寫作練習為經緯,打造孩子的中文力。

除了實體課程,並推出「張曼娟奇幻學堂」、「張曼娟成語學堂」、「張曼娟唐詩學堂」、「張曼娟論語學堂」系列出版品。自今天起,張曼娟小學堂教師團隊將兩周一次,於周一接力撰寫經典文學的導讀,由張曼娟、黃羿瓅、湯崇玲、鄧名敦、李胤霆,敲響「學堂鐘聲」,與讀者重溫經典學習的樂趣。

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所謂的「適者」,其實多半是「強者」,因此,人類總在追求卓越或強盛,避免被取代,甚至被淘汰。然而,當我們看見或聽見「以小搏大」、「弱者勝強」的故事,卻又感到熱血沸騰,內心激動不已,受到極大鼓舞,或許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強者,而弱者也有機會搏取勝利。

我喜歡和小學堂的青少年共讀《左傳.燭之武退秦師》這篇名作。春秋時代,秦、晉兩國都是強國,都有爭霸的企圖,於是聯手出擊,準備攻打弱而小的鄭國。舊恨是晉文公重耳曾落魄流亡至鄭,鄭文公輕視無禮,讓晉文公懷恨在心;新仇則是晉文公與楚國發生城濮之戰的時候,鄭國馳援楚國,打了勝仗的晉文公自然想要教訓鄭國。強敵環伺之下的鄭國,似乎只能成為魚肉,讓人任意宰割了。

鄭文公亡國在即,急忙請出已退隱的老臣燭之武來當說客,希望找到一線生機。沒想到燭之武竟然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年輕時未獲重用,不能一展長才的怨尤,到此時終於可以發洩了。弱者是鄭文公,強者是燭之武,鄭文公說服了燭之武,夜深時綁著繩子,墜向城外,直奔秦穆公的營帳。

即將亡國的燭之武當然是弱者,他有什麼本錢,可以說服兵強馬壯、勢在必得的秦穆公呢?弱者不必擺出高姿態,否則必招致反感,燭之武先以低姿態懇切的向秦穆公坦承,鄭國已知必將亡國了。「若亡國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這兩句透露出無限玄機,言下之意,鄭國滅了,對秦國是沒有好處的!秦穆公當然想要一聽究竟。

燭之武先用地理因素說明,鄭國離晉近而離秦遠,滅鄭之後只是替晉擴張領土,「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樣的道理,秦穆公當然一點就通。如果秦國退兵,鄭國將成為秦國的補給站、「東道主」,這是燭之武許給秦穆公的利多。接著又用歷史上的宿怨挑撥離間,秦穆公曾對重耳之弟晉惠公施以恩惠,助他入晉為君,惠公許諾以焦、瑕兩地為報償,等晉惠公回到晉國,非但未履約割地,反而築起城牆防禦。這件事雖然與晉文公無關,卻達到醜化晉人的目的,「夫晉,何厭之有?」如此貪得無厭的晉國,滅鄭之後,難道不會滅秦嗎?

燭之武的心理戰勝過百萬雄兵,秦穆公不僅與鄭國盟約止戰,還留下幾位將軍為鄭國防守,眼見局勢丕變,晉文公只好鳴金收兵了。這個故事的精采之處,正在於弱者說服強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燭之武憑藉著智慧、口才和勇氣,完美達成。

今日的台灣確實是個小而弱的國家,也像鄭國一樣,處於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希望青少年們不要喪失鬥志,事在人為,只要能看清自身的優勢與價值,理解強國之間的危險平衡,便能找到弱者的生存之道。當我看見青少年眼中閃動著火燄,便覺得安慰,感到了無窮的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