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汙染 海苔原料藻不到

 |2017.11.13
4234觀看次
字級
專家觀察,基隆市潮境公園保育區沿海藻類覆蓋率,十年來掉了一半。圖/林綉美提供
全球暖化和海洋汙染,造成用來製作海苔的紫菜產量減少。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最近海苔零食口味變多,背後原因竟然是全球暖化和海漂垃圾,造成藻類生長緩慢、供不應求,業者成本逐年墊高,只好搭配其他原物料研發多元口味,以控制海苔用量。專家表示,藻類減少是一大警訊,政府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要加快腳步。

國內海苔食品業者多向韓國、大陸採購海苔初級加工品,近年兩地都因為海溫升高和沿海汙染,可做為海苔的紫菜供應量逐漸減少。澎湖縣白沙鄉姑婆嶼是全國唯一的天然紫菜保護區,今年初也因暖冬氣候影響,紫菜產量大幅銳減。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王瑋龍說,海洋升溫,固著性藻類受衝擊較大,海藻類的紫菜適合攝氏十八到二十度環境生長,若海水升溫,會使其生長緩慢;全球暖化也讓北極冰蓋急速融化,淡水流入海洋,降低鹽濃度,同樣改變紫菜生長環境,造成品質問題。

潮境公園 藻類少一半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林綉美也說,全球的大型藻類都面臨棲地減少的困境,是海洋暖化、汙染等因素造成,海苔減產的確是可預見的後果。

林綉美觀察,全球暖化、海洋汙染等因素,造成基隆市潮境公園近十年來沿海藻類覆蓋率掉了一半,是一大警訊。她表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政府一定要加快腳步」,其次,要減少汙染性高的發電廠數量,民眾也要體認節能減碳不是口號,而是要身體力行。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分析,聖嬰現象帶來的直接影響,導致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升高,使全球溫度去年異常增加攝氏零點一二度,是從一八八○年起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

魚蝦珊瑚 也會被波及

「西部海域十多年前藻類棲地很多」,林綉美說,暖化、汙染和海岸結構性建物一直增加,讓現在海藻棲地都快找不到了,造成藻類浩劫,各種魚蝦類、珊瑚、無脊椎動物也會被波及。

例如潮間帶溫度變高後,會影響海藻生長,體質變脆弱易死亡;海洋汙染也是重要因素,海漂垃圾、港口工廠汙染物、廢水排放等,都會影響海藻生長。尤其中南部工廠多,令人擔憂。

王瑋龍指出,海洋垃圾如塑膠袋、瓶蓋等,若覆蓋在藻類基質上,當然會阻礙生長;沿岸漂流垃圾長時間浮在海水表面,會影響生物行光合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