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十九大習近平的關鍵詞:全面小康

執筆人:羅智強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2017.11.02
1336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羅智強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在中國崛起的「實力」基底下,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習近平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報告中,他制定的不僅僅是中國未來三十年的願景,事實上,他也在為未來三十年的世界展現一個全新的選擇,一個新的政治體制與政治發展模式。習近平提出了非常大也非常高遠的國家發展目標,但是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卻是「小康」二字。

首先,從宏觀大局論,習近平提出的政治路徑,未來能不能成功,尚無法定論與斷論,但他的「出刀方向」,包括更集中的權力模式,不立接班人並樹立無人能及的領導權威;宣示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在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都可說刀刀指向當前民主國家的流弊,即經濟體制失靈、政治體制失能。而失靈加上失能帶來了日趨極端與嚴重的貧富差距,而這樣的差距又反過頭來摧毀了人們對制度的信任與信心,並造成廣泛的內部對立。

這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不公平的代價》一書裡,反覆重申與強調的關鍵,他引美國總統林肯的對民主政治的定位名言:「民有、民治、民享。」用具體而驚人的眾多證據、事件與數據告訴大家,美國已成為「百分之一所有、百分之一所治、百分之一所享」的國家。經濟雖然仍然成長,但絕大部分的果實為頂層的百分之一所享有,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九,則或分得極少的獲益,或根本沒有得到好處,甚至生活倒退。

其延伸的效應是,於體制,普羅大眾開始懷疑、挑戰甚至反抗「體制」,認為現有的政治體制,是富人為了維持既得利益,繼續獨占社會資源、成長利益的工具;於社會,民眾的內部分歧愈來愈大,對國家的認同感下降,社會對立強度陡升,開始進入了不安與內耗的惡性循環。

但如果,把目光「縮小」一點,把這以上的現象聚焦在台灣時,就會發現,這不只是美國遇到的困境,台灣也進入了相同的惡性循環。台灣也曾有過經濟表現亮眼的輝煌時代,但「富」了之後,「均」並沒有隨之而來,貧富差距的擴大、年輕人的低薪與買不起房子,激化了世代與世代之間、職別與職別之間愈來愈多的對立甚至仇視。

而台灣更大的難題,是這內部的失靈失能、對立撕裂,還有一個外部的「兩岸因素」,也可以說是「意識形態」的統獨爭議,在乘化、激盪本已脆弱的社會團結與社會信任。使得這樣的惡性循環要打破,更加的複雜困難。

也許是看到了民主國家以及一海之隔的台灣,「富而不均」的糾結與困境,習近平根本性的在「邏輯上」解構原來西方民主國家主導建構的「制度標配」。想要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進行混種,調和誘因不足或貧富不公的體制兩難,想要建構不同於權力分立(分散)的民主體制之外,一個權力超集中的政治體制。

中國大陸已經在經濟飛升的面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卻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其意識到經濟飛升所帶來的貧富差距與經濟不公平,將是「經濟成長」之後,對於中國大陸最大的威脅,因為「不公平」會根本性的解構執政者的統治正當性。

這也是習近平高舉「小康」的意義所在,中國大陸早已成功的做到「脫貧」,而現在也正在邁向「富榮」。但是,大陸知道,他們更大的挑戰是「均富」。

所以,「小康」二字,成為了習近平在十九大宣示大陸的「即期目標」。當然,有此目標,和能達成此目標,是不同的事,也有待實踐。但大陸能著眼見此,是正確的,也是有智慧遠見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