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詩歌偈頌】(23)-3

星雲大師 |2017.10.25
2149觀看次
字級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圖/普存
「回家的感覺真好!」 在外遊子,總希望回家;在家待久的人,總希望外出。有的人以回家很好,有的人以外出很好。如果回家很好,就要把家當做道場,做為淨土,當做佛國,家才會好;如果希望外出,則要把天下融於心中,把法界融入自己的當下,是則外出也並非不好。

讚僧詩 5-3

世間難比出家人,
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的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宿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披搭如來三等衣。
──清‧順治皇帝


歸去來兮

文/星雲大師

「回家的感覺真好!」
在外遊子,總希望回家;在家待久的人,總希望外出。有的人以回家很好,有的人以外出很好。如果回家很好,就要把家當做道場,做為淨土,當做佛國,家才會好;如果希望外出,則要把天下融於心中,把法界融入自己的當下,是則外出也並非不好。
上班族下了班,回家,有個目標,有個歸宿,感覺真好;如果到了晚上,沒有家可歸的人,徘徊在路上,心中的感覺,可想而知。
儒家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應該從愛家,進而愛國,所以出國的人就會知道自己的祖國很重要,就會懂得要回家、要回國。但是,也有的人,不但不忘回家,反而希望出家。出家是回法身慧命的家,是投入到慧命之家,所以出家的人是出憂愁煩惱的家、出自私自利的家、出愛欲染汙的家,而擔當起天下和他人之家為家。
王昭君和番,一去不能再回家,猶如出征的軍人出戰,能不能回家,是個未知數。蘇武牧羊,雖然在北海放牧十九年,終於能夠回家。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古人為了理想,為了事業,對於家也得要難捨能捨。
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就是回家的觀念;「倦鳥歸巢」,也是懂得要回家。龍魚歸於大海,獅虎隱於深山;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高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當然,我們為了理想,為了事業,要離家奮鬥。但是,家園、鄉土、妻兒、親人,更是人間的至寶,所以在外面求不到的東西,回到家庭裡,得到溫暖,也是非常的寶貴。
余秋雨說:有四種人不是以家來成就一生的事業,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外面找尋成功的希望,他們分別是:出家人萬里求道、軍人萬里征戰、商人萬里行商、冒險家萬里探索。
人,要懂得回家!家,有個溫馨的家,都應該回家;如果家裡沒有溫暖,可以發心,以法界為家,再找尋慧命之家吧!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冊 p.12


【佛教問題】


一、怎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出家入道呢?
所謂「菩提心好發,恆常心難持」,發心出家、學道很容易,但是要堅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出家不是一朝三日的事情,出家是要終生奉行佛法的。什麼人有資格出家呢?這沒有一個特定的考試來鑑定,不像進學校讀書,會有一個成績的標準。
不過,出家還是有標準可循。首先要評估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出家,如果你愛好世俗名利,就不適合過出世的生活。出家入道要有出世的性格,要有出離心,對世間的榮華富貴、名位權勢要不眷戀、不需要,也不相應。
光是有出世的性格也還不夠,還要有信心,對佛法堅信不移。有了出世的性格與信心,才可說有一點進入佛道的資格、條件。

二、一個出家人對自己的修行生活,應該有所規畫。出家人如何訂定自我修持的計畫表?
叢林有句話說:「五年學戒,方准聽教參禪。」現今出家的學道人,假定是二十歲學道,應該要有五年的學戒時間。學戒就是修苦行,學規矩,舉凡挑柴、擔水、典座、早晚功課、清潔道場等。有了這五年的苦行功夫,結了人緣,再去聽教、參禪,大家都會很欣賞你,覺得你有規矩。
在禪、教裡學習十年,也才三十五歲,之後再出去參學也還不遲。你是嚮往禪門的,就找幾個禪師參學;你是嚮往律學的,就找幾個律師參學;你是嚮往淨土的,就找幾個念佛的人問道。
到了四十多歲以後,就要出去講經說法,弘法結緣。但是你也要有人緣,人家才肯邀請你。你平常不結緣,沒有人緣,又不好好修行,沒有真實的功夫,就是學問再好,人家也不會邀請你。
到了六十歲以上,一切就隨緣了,所謂「達者兼善天下,不達者獨善其身」,好好地安住一方修行,這樣的一生也算是沒有白過的。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第二冊,〈出家戒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