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循環經濟 廢氣、煤灰都是寶

 |2017.10.24
2428觀看次
字級
飛灰可與陶瓷混合,製造出茶具、聚寶甕。圖/台電提供

【本報台北訊】油、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但生產過程中,汙染議題往往又造成民眾疑慮,中油、台電兩家國營事業,近年導入循環經濟,將煉油、發電所排放的廢氣、懸浮微粒回收再利用,前者再當做燃料,後者製作成塑木、陶瓷藝術品,不僅降低排放,更創造出可觀的產值。

中油大林煉油廠副廠長陳正喜表示,共投資九點一億元推動氣體回收計畫,將燃燒塔排放的廢氣回收,經過脫硫之後,剩下的甲、乙、丙烷與乙、丙烯,可當做燃料再次使用,年產值達二點六億元。

燃煤電廠的空汙議題一向備受矚目,台電的台中、興達、林口三座燃煤電廠,透過集塵環保設備捕捉飛灰,降低懸浮微粒排放,台電表示,三座電廠年產煤灰兩百多萬噸,煤灰回收利用率超過七成。

台電表示,較重的底灰,燃燒後直接落入灰塘,而煤灰以飛灰居多,飛灰也可用於製造塑木的原料、或是用於陶器、瓷器製作。

台電綜合研究所資深研究專員吳成有指出,塑木是由塑膠添加木屑粉製成,較原木耐用並保有木材質感,但木屑粉仍會吸水,飛灰成分是不吸水的氧化矽與氧化鋁,以飛灰取代製造的塑木更耐用。

吳成有說,位於台北市公館的台電總管理處,人行道上的休憩椅,即是以台中電廠的飛灰製成。另外,飛灰也可與陶瓷混合,製造出茶具、聚寶甕。

煤灰畢竟是由電廠產出,原料是否安全自然受關注,吳成有說,煤礦是植物碳化後與礦物結合,經過電廠鍋爐一千度以上燃燒,有機物質早已燒光,因此煤灰其實是無毒的單純元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