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 又見萬鷺朝鳳

文/蘇林 圖/劉定穎、吳崇漢  |2017.09.10
3030觀看次
字級
黃頭鷺正在找尋昆蟲。圖/劉定穎
黃頭鷺又稱牛背鷺。圖/吳崇漢

文/蘇林

每年農曆節氣白露時節(約每年國曆九月七日前後),北部地區暑氣漸消寒氣漸升,由北往南方遷徙的夏候鳥黃頭鷺,都會過境嘉義梅山太興村,使當地的天空出現成千上萬隻白鳥沿溪谷翻飛,或在空中列隊升降,猶如白龍天上遨遊,更似萬千飄羽群舞,壯觀的場面吸引無數民眾前往觀賞。

黃頭鷺常見於農村田間、草原、沼澤等地,其主要特徵為嘴黃腳黑,頸粗短;繁殖期,頭、頸部會出現橘黃色飾羽。黃頭鷺因常跟隨牛隻或耕耘機附近吃蟲,或棲息於牛背上,又俗稱為「牛背鷺」。

群聚的黃頭鷺,等待在耕耘機旁伺機爭食翻土時彈跳出的昆蟲,來回翻轉一趟,牠們依然緊緊跟隨,深怕錯過飽餐一頓的機會。在繁殖季時,黃頭鷺常與小白鷺、夜鷺等其他鷺科鳥類,共同築巢於竹林、木麻黃林之中,成群行動,集體繁殖。

黃頭鷺是夏候鳥也是台灣常見留鳥,每年八月底九月初,中國安徽洪澤湖等高緯度地區逐漸變冷,黃頭鷺便啟程往南飛,途經台灣休憩約三至四周,再繼續往南飛抵越南中部度冬。前一陣子,黃頭鷺的先頭部隊已抵達台灣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第一批約有兩千隻黃頭鷺,不時變換愛心、魚形及三角形等隊形,民眾看得讚嘆不已,也為為期一個月的「太興黃頭鷺季」揭開序幕。

由於太興村當地環境合適、居民也友善,黃頭鷺每年過境留下來休憩的數量一年盛似一年,,鳥況最高峰可達一到兩萬隻,因此當地耆老常稱生毛樹溪一帶為「鳳凰穴」,每年黃頭鷺過境的生態景象更被稱為「萬鷺朝鳳」,去年共吸引上萬名愛鳥人士前往賞鳥。

有趣的是,黃頭鷺雖然在台灣的溼地或農田十分常見,卻有島內遷徙的習性,同樣會隨季節秋天由北台灣往南飛抵鳳山水庫,春天由南往北飛。今年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區為推廣在地生態之旅,特地舉辦黃頭鷺生態攝影比賽,推廣萬鷺朝鳳景象及茶山風光,讓更多遊客透過精采的照片感受黃頭鷺遷徙飛行之美。

唯多年前國科會委託中山大學及長庚大學研究團隊進行野外調查發現,黃頭鷺常往返於溼地與養禽場之間,遷徙過程中,有可能成為傳播禽流感病毒的橋梁,建議民眾野外賞鳥時,應與禽鳥保持一定的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