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辦國葬 送別普福修女

 |2017.08.30
1769觀看次
字級
修女路得.普福(右一),二○一二年訪問巴基斯坦南部雅提鎮的水災區。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出生的修女普福(Ruth Pfau)畢生致力於根除巴基斯坦的痲風病,享有「巴基斯坦版德蕾莎修女」美譽,她十日以八十七歲高齡在喀拉蚩的醫院過世,獲巴國國葬禮遇。

巴國總理阿巴西宣布她的死訊時說:「普福醫師在巴基斯坦剛立國時來到此地,設法改善患者生活,也因此為自己找到一個家。她雖出生於德國,但心永遠留在巴基斯坦。」

普福去到巴基斯坦是機緣巧合。她原本被教會派往印度,但因為護照出差錯,中途停留巴基斯坦。她趁機造訪一家痲瘋病收容中心,看到巴國成千上萬名痲瘋病患的其中一人。

她說:「他年紀應該和我差不多,當時我還不到三十歲,那人手腳並用的匍匐爬進來,好像這事很正常,像是做人理當像狗一樣靠四肢爬過爛泥。」她大感驚愕,無法相信人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這個場景促使她做出重大的人生抉擇。

醫者仁心 救治病患

普福後來加入一九五六年起開設在喀拉蚩貧民區的瑪莉阿德雷德麻風病中心,很快將該中心發展成旗下有一百五十七家診所的重點醫院,收治數萬名麻風病患。

該中心工作人員莫里斯說,普福生活簡樸且熱愛世人,她離世對醫院與世人而言,是很大的損失,「在當今這個世代,很難找到像她一樣的人」。

普福努力近四十年後,換得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九六年宣布,巴國痲風病已獲控制,領先許多其他亞洲國家。她後來也將重心擴大至肺結核、失明和其他疾病,以及肢體殘障,後者有一部分是因為埋在內戰頻仍鄰國阿富汗的地雷而受傷。

普福的醫院和其衛星診所主要由德國、奧地利和巴基斯坦善心人士捐款贊助,也曾接受二○○○年俾路支省乾旱、二○○五年喀什米爾大地震,以二○一○年洪災的災民。

德國麻風病和肺結核救濟基金會副執行長麥爾波茲基說,普福「讓數十萬民眾活得有尊嚴」。

出生於德國東部大城萊比錫的普福,青少年時期正逢二次世界大戰,她家因為聯軍空襲受到嚴重損壞,她幾乎喪生。她一九四八年逃離蘇聯占領區,到西德威斯巴登,並在美因茲大學攻讀婦科醫學;因為受到一位致力傳播愛與寬恕的集中營倖存者感召,拒絕了同學求婚。她本來依基督教福音傳統受洗,後來才改信天主教,並在一九五七年加入聖母聖心修女會。

她說:「當你受到感召,是無法拒絕的,因為做決定的不是你。上帝親自揀選了你。」

奉獻一生 不談退休

她二○○六年起不再擔任瑪莉阿德雷德麻風病中心的董事職務,但仍然住在那裡的單人房,每天早上五時起床完成修女的功課,八時開始照顧病患,或與政府官僚系統交涉。

她形容:「這很像巴基斯坦式的婚姻,我們因有必要而相親結婚,總是爭執不休,但我們永遠不可能離婚,因為有太多孩子。」她寄望民主能在第二故鄉巴國扎根,但不是很樂觀。她說:「民主需要教育,但巴基斯坦幾乎不關注教育。」

普福寫過四本書描述自己在巴國的工作,她在其中一本書解釋說,無意完全退休。她說:「我不用『退休』這個字眼。它聽起來像是你已經完成所有的事,有如人生至此結束,而世界井然有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