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債

 |2017.08.05
1367觀看次
字級
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是彼此間成長的契機。圖/新華社

佛教在弘傳的過程中,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譬如說「兒女是討債鬼」。世間上的人都希望「兒孫滿堂」,能夠「養兒防老」,為人父母者,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果硬要說兒女是討債鬼,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希望?十月懷胎,推乾就溼,細心呵護,卻換來一個討債鬼,這種命運,誰願意接受?

佛陀曾經為父擔棺、為母說法,甚至廣開方便之門,讓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修道。十大弟子中的目犍連,曾經救母於倒懸,是為農曆七月(孝道月)盂蘭盆法會之濫觴;舍利弗入滅前,為報親恩,還特地返回故里,向老母辭別,免其掛念。佛教裡更有許多有為的青年,像善財童子、月光童子、金色童子、妙慧童女、月上童女、慈行童女等,他們智慧具足、充滿熱誠、勇猛精進,又怎麼能說他們是討債鬼呢?

此外,還有人說:黃金是毒蛇、名利是糞土、夫妻是冤家、親人是魔眷、歡樂是放蕩、享受是罪業、娑婆如牢獄、三界如火宅……,這種傳教的方式,可以說完全否定了人間現實的需要,使得一些原本有心學佛的人聽了以後,退避三舍,裹足不前。試問:這樣的佛教,如何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如何能得到大眾的支持?

傳統佛教,由於太過強調出世的思想,失去了佛教的人間性,使得佛教和人們的生活脫節,讓人感到消極厭世,致使佛教衰微、了無生氣,這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宣揚樂觀、喜悅的佛教,來增進他們的幸福,增進他們的道德、慈悲,使他們生活的更美滿,然後再以佛法引導大家進一步充實心靈的生活、擴大精神的世界,才是佛陀示教利喜的真正本懷。

因此,娑婆不是牢獄,是我們日日感恩的美好淨土;名利不是糞土,是我們見賢思齊的增上助緣;夫妻也不是冤家,是人生相互扶持的精神伴侶;兒女更不是討債鬼,是我們悉心灌溉的菩提幼苗;黃金也不是毒蛇,能擁有更多的淨財,事業就會愈做愈大,利益更多的人。

所謂「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佛法太偏世俗,顯不出其可貴;太過出世,也不容易為人接受。而世法雖不究竟,卻是體會出世法的主要因緣,因此佛法的弘揚,首先應該落實在生活中,能可以給人利益、讓人受用,這樣的佛教才有讓人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