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桃園的新古早藝閣

圖與文/邱傑 |2017.07.18
4323觀看次
字級
60年代參賽作品,童男童女腳踩風火輪出場。圖/邱傑
高齡的阿媽穿著漂漂亮亮的服裝跳〈小蘋果〉。圖/邱傑

文/邱傑

桃園的藝閣文化在中斷四十餘年後,這幾年突然大放異采,而且以獨立的方式堅持行走一條桃園藝閣特色,真是十分有趣而又值得探討的文化話題。

桃園藝閣最重要的堅持是:絕不使用非人力之載具;每一台藝閣無論尺寸大小、承載幾人,完全必須以人力拖行。

這和目前台灣最具盛名的北港藝閣出現了明確的差別。北港藝閣結合近年來台灣廟會的大型電動花車文化,每台車都打造得碩大無比,已經完全依賴引擎動力了。

傳承三百年 道地台味藝閣

藝閣文化在台灣咸信已傳承三百年以上,是漢民族自大陸遷移來台灣之後,帶來的民俗活動之一,寄附於年節廟會,經過時空蛻變,逐漸發展出台灣特色。

台灣藝閣最早期一度稱做馬前閣或台閣,因為出場時除了真人登上閣台,還有馬匹前導以及擔任拖拉任務,乾隆時期朱景英撰寫的《海東札記》有一段描述如下:「俗喜迎神賽會,如天后誕辰、中元普度,輒醵金境內,備極鋪排,導從列仗,華侈異常。又出金傭人家垂髫女子,妝扮故事,舁遊於市,謂之『抬閣』,靡靡甚矣。」

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丁紹儀撰《東瀛識略》,有一段:「又有擇童男女之美秀者,飾為故事,名曰台閣;數架、十餘架無定,每架四人舁之,先以鼓吹,遊歷街市,及署而止,官乃賚以銀牌。」官方還頒獎表揚。

早期藝閣用木板搭築閣台,用花布裝飾,四個或八個壯漢抬閣,或以牛、馬拉行,隨車還有南管八音演奏。日治時期,藝閣常由藝妓扮演,名叫詩意閣或意閣,日本皇太子到台灣時,藝陣還曾組隊遊行歡迎,藝閣遊藝也極盛一時。戰後藝閣不再有藝妓隨車,恢復由村里童男童女裝扮,繼續在廟會活動中閃亮出場。

雖然藝閣曾活躍於全台各地廟會,但近年來似乎僅剩北港一帶盛大傳承,並隨著花燈車之大型化,發展出量體龐大,燈光炫奇而且承載量特大的大型藝閣,出門遊行時,有時同一車輛可承載七、八名兒童甚至更多,車子首尾相接排成長龍陣迤邐達數公里,這真稱得上是台式的嘉年華會。

在桃園,藝閣一直傳承到民國六十年代初葉才因社會形態變遷而中止,當時的藝陣團崇尚台閣技巧變化,還喜私下較勁拚閣,在製作時匠師往往對內容密而不宣,以求上場一舉贏得眾人稱羨叫好。製作的台閣千方百計尋找突破,往往能讓兒童腳踩轉動的風火輪、或是騰空飄浮、滾動中的圓桶、或是懸浮於空中的直升機……千奇百怪,看得人瞠目結舌,即使行家也要費上好一番觀察方得以破解,這便是匠師最痛快的時刻了。

輿論心疼兒童 戞然止步

當年的藝閣陣,糝雜在廟會遊行隊伍中,但仍然有編組順序,用意在避免鞭炮沖天的舞龍舞獅隊和藝閣過於接近,驚嚇了綁在花車上的兒童。而這些兒童事實上也非常辛苦,整個遊行至少持續半天,出發前要先著裝、化妝、上閣,費時也是一兩個鐘頭。因而往往前一天晚上就管制飲食,盡量減少喝水,甚至還得包裹尿布以應不時之需,因為一旦啟動遊行,根本無法在中途停下來讓小朋友上廁所。

外觀看來,有些小朋友扮成的仙女仙童,或是高舉臂膀手持重重的大刀,或是高高提著花籃、或是單足站立於一個獨輪車上表演特技,那樣的姿勢萬無可能持續大半天的,事實上這採用的都是障眼法,在寬寬大大的衣服裡頭藏有可供坐下的小椅子,手腳也可自由活動,觀眾看到的都是假的手或腳。當然有時孩子們得在高架上向觀眾灑糖果、灑鮮花,這時就不能設計由假手代勞了。

然而再多的辛苦,只要能被選出擔任一角,也會被孩子們和家長視為最神聖和最榮耀的事,辛苦一天,換回一輩子的回憶話題,參與過的孩子無不引為畢生之傲。

桃園藝閣消失於廟會活動中,原因出在當時輿論批評,加上民代也配合發聲,指稱這樣的表演有虐童之嫌,因而廟會「頭人」決定不再組閣了。這一停,已近半世紀之久!

桃園升格 藝閣文化再興

五年前,當時的桃園縣政府首度推出閩南文化節活動,嘗試以八德鄉(今八德區)為藝閣復興基地,也找到了曾獻身八德藝閣工藝、打造過藝閣的老匠師擔任傳承人。兩年後桃園升格為市,更把藝閣當做文化節亮點活動,官方設置獎勵辦法,並請專家學者深入社區鼓舞,終於撞擊出藝閣再復興的閃亮火花。

連續三年來,桃園藝閣不但參與者眾,幾乎已變成社區自發性、期待一展身手的年度活動,加上遠從北港禮聘花燈大師顏三泰先生帶著他的學生前來無私傳承絕活,桃園藝閣已經逐漸走出了一條可長可久的路。

以七月間舉辦的二○一七年桃園藝閣大會為例,已有以下諸多特色:

一、打造精美藝閣參與競賽者包括河洛、客家、原民、外省、新住民各不同族群,大家各展文化精髓同台競技,呈現百家齊放之勢。

二、在兩年前桃園燈會的花燈研習中學得技巧的老師、社區人士皆已成為藝閣種子教師,引進花燈製作技巧,大大提升藝閣的美學水平。

三、參與者聚集各式人才,大學教授、小學學生齊來投入,九十四最高齡的阿媽跟著一群七、八十歲阿公阿伯,穿著漂漂亮亮的服裝跳〈小蘋果〉;溫文靦腆的男士塗脂抹粉扮起公揹婆和其他各種角色;漂亮的小女生臉上畫上老虎,扮演虎姑婆……忘我而盡情參與的熱情讓人感動。

四、競賽獎項有限,獎金也不算高,而藝閣製作的各個單位在全力求好之下,許多藝閣看得出真是不惜工本。

五、在製作技巧上,今年出現多組電動閣體,有些是小規模電動裝置、有些則聲光連帶動作,效果十足,開展文創元素新方向。

六、最令人感動的當推竹圍社區打造的大廟藝閣,竹圍大廟福海宮因位於航空城範圍之內,不但整個村落面臨遷村,也面臨拆除危機。社區人齊心護廟,把福海宮最具特色的過火、飛輦活靈活現的放在藝閣車上,甚至連福海公的主神輔信王公金身都請出隨閣遊行,這也看得出藝閣活動受到民間重視的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