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鈔票宣戰 無現金社會即將到來

編譯/潘楠慕 |2017.07.16
2224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當前有關金融概念的火熱話題之一,就是無現金社會。有人認為,世界必然將邁向完全沒有實體現金,全為虛擬貨幣的環境。但也有人認為,比較可能的走向是「少用現金」的社會,多數交易以數位方式進行,例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便如此主張。

許多專家把無現金時代視為烏托邦,他們認為,一旦沒有現金,就不會有數字上的個人債務。但也有人認為,如此必將產生科技的隔離,區分了年輕、老年、富裕和貧窮族群,對弱勢者處境更加不利。

無論何種論點最終成真,當前的世界,確實已經進入「向現金宣戰」的時代。以印度為例,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去年便已推行廢除貨幣的措施,初步做法是廢除大額的紙鈔,宣導使用數位金融服務。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哈爾丹(Andrew Haldane)則表示,無現金社會將使經濟上的管理更為容易。

然而,未來是否真的會邁向無現金社會?其意義何在?以下是這項議題的十大要點:

1.變動已然產生

現金正在快速消失,數年前開始我們已經可以使用卡片付款,如今更能透過手機消費,甚至已有一些餐廳開始停收現金。據Payments UK研究,未來十年內,所有交易僅剩百分之二十一使用現金。

2.倡導者為既得利益者

倡導無現金概念者,以支付公司、銀行和金融科技組織為主,因為他們將是最大受益者,並可藉此掌控各項交易,獲得更大權力。

3.瑞典是無現金社會成功範例

瑞典一千六百家銀行、分行裡,約九百家不再保管現金或提供現金,有些甚至已撤掉自動提款機。二○一五年時,瑞典所有支付中,僅百分之二以現金進行,瑞典政府也提案發行數位貨幣e-krona。

4.印度的成效不彰

印度廢鈔的目的在打擊貪腐、洗錢、逃漏稅,但推行以來效果不盡理想,除了引發混亂,也未能打擊黑金。

5.未來可能有多種貨幣

有人認為,未來人類將依據個人價值和身分隸屬不同族群,有如目前的社群媒體,各族群使用自己的貨幣。

6.數位貨幣已使負債升高

無現金雖然使人較不易超額消費,但要達成無債務的烏托邦世界仍是理想。事實上,就如同目前的信用卡等支付方式,數位貨幣可能使許多人的債務增加,不見得能夠達到管控個人支出的目的。

7.無現金可能降低犯罪率

現金確實是犯罪誘因之一,因為它是合法、不記名的貨幣,容易流通,也可以在絕大多數地方使用。當然,即使進入無現金時代,可能仍有不同類型的犯罪出現,例如網路入侵。

8.老、窮、文盲可能進一步邊緣化

不具謀生能力與數位技術者,在無現金環境中可能更難生存。不過,這些族群的適應能力其實很強大,挪威首都奧斯陸街頭的乞丐,已經有人要求路人透過QR碼施捨。

9.現金消失,隱私消失

無現金環境下,各項交易均留有紀錄;與現金交易相比,個人隱私外洩的風險更高,也更可能遭到有心人士的監控。

10.複合式的選擇

現金和數位貨幣並行,或許是理想的選擇。人們可以擁有多種支付系統的選項,包括現金或非現金,如此一來就不會完全受制於銀行或相關組織,避免這些機構濫權。

生物辨識技術

提升行動支付信心

行動支付相當便利,但缺乏實體現金的交易也引發疑慮,且可能引發爭議,解決之道就是各項高科技的生物辨識認證技術,並可交叉運用。

1 指紋掃描:目前已相當普及,未來也將是支付系統的重要授權依據。

2 臉部辨識:如同指紋辨識,可成為授權依據,但技術仍待提升。

3 視網膜掃描:預期2027年時將成為普遍可使用的認證工具。

4 語音控制:若辨識精準程度達一定水準,也將是授權依據。

資料來源/retailwire.com

行動支付在大陸 勢不可當

早在其他文明發展前,中國已使用貨幣超過數千年,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國大陸也搭上了行動支付的潮流,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中國人使用手機付費。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五月和中國進行雙邊協議,允許美國如Visa和Mastercard等信用卡進入中國市場,不過實際上信用卡公司卻沒嘗到什麼甜頭,中國消費者跳過了塑膠卡片,直接從現金交易進階至手機支付。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去年透過行動支付平台的金額達五點五兆,約為美國的五十倍。行動支付在杭州相當常見,世界最大線上購物平台阿里巴巴的總部就位於杭州。中國境內主要的行動支付系統為支付寶(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兩個平台合占的市占率是百分之九十,讓蘋果公司的Apple Pay難以分一杯羹。

杭州的無現金交易比北京走得還要前頭,城市內的巴士、地鐵甚至連寺廟的香油錢都能用支付寶,在路邊表演音樂的女人,旁邊放的不是零錢盒,而是QR code。當地一間麵館的馬老闆表示,大約有一半的顧客都用手機付費,馬老闆出門也用手機付費,馬老闆說:「我不用擔心拿到假錢,或是花時間在找零上,現在出門不用擔心被搶或是弄丟錢。」

中國行動支付發展迅速令人驚奇,幾十年前在中國甚至還不知道哪些地方能用信用卡付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程煉稱這是一個文化問題,程煉說:「傳統上,中國人不想用信用卡,因為他們不想欠任何人錢。」而行動支付的方式正好消弭了這個觀念,中國境內的信用卡使用率在二○○八年開始衰退。

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在二○○三年創立了支付寶,負責城市服務的總經理林光宇說:「我們透過行動支付解決了社會間普遍缺乏信任的問題,當中國人有信用時,他們就會有財富。」

不過研究員程煉也有不同的看法,程煉說:「透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準確評估一個人的品格,但這還沒被證實。」行動支付相當便利,但也有如個人隱私等問題,中國社會對這些事態還沒有發展出相對的重視,現階段他們認為飽食溫足才首要。

ATM問世50年 何時走入歷史?

全球第一台自動取款機(ATM)於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問世,它設於倫敦北部恩菲爾德(Enfield)的巴克萊銀行分行。ATM的誕生改變了人們取得和使用現金的方式,巴克萊銀行特別在上個月的五十周年為全球第一台ATM換裝成金色。

一九七○年代的英國喜劇演員瑞格瓦尼(Reg Varney)是第一個使用那台提款機的人,半個世紀以來,英國當地已有七萬台ATM,全球各地共有三百多萬台。

ATM當初設計原意是讓人們不用去銀行排隊,能快速提領到現金,ATM現在的功能愈來愈多元,使用者能夠用ATM支付帳單、存款甚至買足球票。

在電影「無現金社會」(A cashless society)中,行動支付的興起讓人們質疑ATM是否有一天會像投幣式電話一樣消失。根據全球支付服務研究集團PPRO的研究指出,許多英國人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全國將不會使用現金,而是用其他方式支付花費。

該研究調查了二千名英國民眾,其中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認為未來不會在店內用現金交易。英國去年行動支付達三千八百萬筆,總值二點九九億英鎊,較前一年增長百分之二四七。

儘管行動支付持續成長,百分之四十二的英國民眾仍會繼續使用ATM,根據ACI Worldwide的獨立調查,大約有百分之二十九的英國受訪者希望看到自動取款機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認證手段。

ATM的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磁卡側錄(Card Skimming)和惡意軟件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了讓交易更加安全,自動取款機也開始納入生物識別技術。Thales e-Security支付策略總監狄亞茲(Jose Diaz)說:「這樣的融合同時兼顧了便利和安全。」

不過PPRO的首席執行長布雷克(Simon Black)認為提款機會慢慢消失而非進化,布雷克說:「數位支付取代了ATM的核心價值,在未來的數位時代提領現金是多餘的一件事,無現金交易的方式才是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