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朱元璋與茶

文/余遠炫 |2017.07.10
4335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現代人喝茶,茶葉裝在茶包中,放進杯子裡,熱水沖一下就可飲用。這種方便快速的茶飲,是從國外傳來的,不是中國傳統喝茶方式。

唐朝時,喝茶以烹煮為主,以蒸青方式處理茶葉,烘焙碾碎,研磨後篩濾成粉狀,放進容器裡保存,然後煮水放進鹽巴、生薑調味去苦味。唐朝詩人盧仝有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把喫茶從潤喉到兩腋習習生清風的忘我境界,以七碗茶娓娓細訴,成為讚頌茶的名作。

宋朝延續蒸青手法,又加了多道繁複工序,將茶葉壓縮製成團,然後再取下茶葉烘焙磨粉,將茶葉研磨的更細緻,還使用茶筅打出泡沫,放在黑色的碗裡,呈現素樸的美感;宋人將此稱為「點茶」,比唐人的煮茶更加講究。唐人該有的工序一樣都不少,還多加好幾道工序,高級的茶葉,有時比黃金還要貴重。

宋人的飲茶方式影響日本,日本抹茶的製作方式就有著宋人的遺風,而宋人對器物的講究,也讓日本人嚮往,皇室與貴族武士紛紛收集,稱為「宋物」。

到了明代,民間已普遍使用壓榨植物成油,懂得翻炒。製茶方式從傳統的「蒸青」轉變為「炒青」。但民間仍是遵循古法,以蒸青為主,並習慣把茶葉壓成團成磚、餅狀。明太祖朱元璋認為製茶的方式太麻煩,費那麼多的工、價格又貴,卻只能喝到一點點的茶,太過勞民傷財,所以進行了茶葉製作改革。

朱元璋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化繁為簡,把團茶變成散茶,把蒸青法改為炒青法。「廢團改散」與「廢蒸改炒」,減少了古法繁複工序,以烘焙團揉方式製茶;而在配套措施上,茶壺變小了,喝茶的工具從碗變成杯,熱水沖進茶壺裡,茶葉在壺中甦醒過來,可以看見茶葉採摘的模樣,又可喝到茶葉的原味。朱元璋的兒子朱權是個品茶專家,相當贊成老爹的改革並加以推廣。

但有一好就沒兩好,泡茶法風行之後,古法飲茶就逐漸消失了,日本保留的明代之前的古法飲茶,反而成為獨特的抹茶;而在茶包盛行的現代,朱元璋推廣的簡化過的泡茶法,相較之下卻也變成了所謂的「工夫茶」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