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 提早至幼兒園

 |2017.07.09
1397觀看次
字級
文化部表示為落實語言平權,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圖為小學生學習閩南語教材。圖/陳柏亨

【本報台北訊】教育部規定國小必須推定本土語言教學但成效不彰。文化部日前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明定「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將母語教學提早至幼兒園。草案預計於下個會期送進立法院,將是台灣母語教育的重大變革。

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三月起陸續舉辦七場公聽會,據此擬定草案。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經七場次公聽會所蒐集的民意所示,皆表示幼兒的語言教育是「黃金學習期」,應多方學習其母語或相關國家語言。文化部上周一(三日)上網公告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月底將舉行最後一場公聽會,接著就會送入立院審查。

根據此一草案第二條規定,「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草案第八條則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構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保障學齡前幼兒國家語言學習之機會。」

對此,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表示「樂觀其成」。他指出,國教署已嘗試推動不少「沉浸式母語教學幼兒園」,根據幼兒園所在地區的主要族群推動母語教學,包括原民語、客語等,立法後將「做更多」。

全球化時代,許多幼兒背負家長壓力學習英語,如今還要加入母語一項,學習壓力會不會太大?

邱乾國指出,幼兒園的母語教學和國小不同,主要採「沉浸式教學」—用遊戲、聽故事、聽兒歌等方式,讓孩子自然親近母語;也不像國小的本土語言課程,有固定教材與授課時數,相信不會造成幼兒學習壓力。

丁曉菁也說,此一立法的原意是「保障權利」,而非「強迫學習」;立法也傾向「多一項選擇」,而非強制規定學習。她指出,幼兒園學習母語是延續家庭中的母語環境,並非學習一個全新的語言,和學英語的壓力不同。

至於推動母語教學衍伸的師資問題,丁曉菁表示,文化部將持續與教育部協商,希望教育部輔導並協助各大專校院培育所需的國家語言師資。

邱乾國則說,幼兒園所需的「沉浸式母語教學」方式和國小不同,未必需要專門師資或專業認證。目前不傾向比照國小的本土語言教學,要求幼保人員具備母語教學認證。關於幼兒園的母語師資培育方式,未來還會再研究討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