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究】 古人怎麼過夏至?

文/古傲狂生 |2017.06.20
1915觀看次
字級

文/古傲狂生

●放假:夏至古稱夏節、夏至節,在古代是最古老和重要的節日之一,清代之前,過夏至全國會放假一天。宋代《文昌雜錄》裡記載,宋代官員要放假三天,讓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娛樂;《遼史.禮志》中則說:「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祭神、祭祖、祭天: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丰。到了清代,這種儀式仍被視作「國之大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即是,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民間還有夏至祭天習俗,北方祈雨,南方祈晴。

●食用特色食物:中國古代節日多與飲食有關。夏至食物豐富多采,各地多有不同。大致來說,北方講究吃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之意;南方則多食餛飩、粽子、麵條等;嶺南還有吃狗肉、荔枝、涼茶的習俗。

●消夏避伏:夏至不久就入伏,古人很注意避暑。《酉陽雜俎.禮異》裡講:「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塗抹,可散體熱所生濁氣,並防生痱子。在朝廷,皇家則拿出冬藏的冰以消夏暑,此事從周代起歷朝沿用,成為制度。

●注意養生:《周易》理論認為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因此夏至過後應重在養心。《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藥王孫思邈提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足見古人對夏至養生的重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