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得失】 霸道戲迷慈禧太后

文/谷景峰 |2017.03.29
1388觀看次
字級

文/谷景峰

清朝自順治帝入關以來,吸收融合了大漢文化,皇家均愛看戲。雍正乾隆年間,國富民強,文化繁榮,宮廷內經常唱戲;道光咸豐後,國事下滑,但國衰而戲不衰。那時鄉下有不少小劇團,很多王公顯貴痴迷京劇,執掌大權的慈禧太后是個視戲如命的戲迷,也可說是一個「戲癖」(還不到戲痴的程度)。

看戲是慈禧太后消遣享樂的大事,她專門叫太監組織成立了戲班子,叫「普天同慶科班」。不過戲看得多了,宮內戲班的水平又不高,太后就覺得有些乏味,於是乎就從民間招外班進宮演出,清宮檔案上留下不少如楊小樓、譚鑫培、錢金福、金秀山、王楞山、穆麻子等外班名伶進宮演戲的記載。那時,能進宮為老佛爺演戲,那可是莫大的榮幸和自豪,不過,也有一定的風險。

慈禧太后不但是個戲迷,而且還很內行。如果演員唱錯一句詞,做錯一個動作,就得遭到杖刑,逐出宮外。此外,慈禧太后並不尊重演員,往往拿演員取樂、開心。

有一次,名伶朗德山演《金錢豹》一劇的豬八戒,她明知朗德山是回族,卻讓他學豬叫,吃飯時叫太監給他豬蹄吃;還有一次,唱黑頭的穆麻子演《雙釘記》中的包拯,咿咿呀呀唱得正起勁,慈禧突然大怒,喝令停演,傳旨將穆麻子重打八十大板,逐出宮外,叫他永世不得唱戲。人們驚得目瞪口呆,不知穆麻子犯了哪一條?原來,穆麻子的唱詞裡有一句「最毒不過婦人心」,一下捅到慈禧的神經上;給慈禧太后演戲的演員,一個個膽顫心驚,不知哪一句話會招來禍端。

老佛爺有一忌諱,無論唱詞還是道白,不能帶「羊」字,因為她屬羊,就連有「羊」字的劇名也不能演,如《蘇武牧羊》、《牧羊卷》、《洪羊洞》等。有一次,唱青衣的孫怡雲進宮唱《玉堂春》,出場散板有一句「羊入虎口,有去無還」,太后聽後怒髮衝冠,臉都氣青了,命令停演。後來,進宮演《玉堂春》的演員為了避開「羊」字,只得改唱「好比魚兒落網有去無還」。

慈禧太后是一個霸道戲迷,主觀上是為了她的享受為目的,但客觀上對京劇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