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接受

文/星雲大師 整理/慧倫法師 圖/人間社 |2017.03.05
1733觀看次
字級
五種接受 圖/人間社
五種接受 圖/人間社
五種接受 圖/人間社

佛光山每年都會為在家信徒傳授「五戒」,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外,有五種接受和受五戒一樣,對大家也很有幫助。

這「五種接受」是:

接受發心的利益

「發心」二字很微妙,心如田地,要開發才能種植,成長五穀;平地起高樓、海埔新生地都是靠開發而有的。所以,只要肯發心,則無事不辦。比如發心吃飯,飯一定吃得飽;發心睡覺,覺一定睡得很香甜;發心寫文章,文章必能載道;發心做事,事情一定會圓滿。發心有很大的利益,猶如內心有許多的寶藏,只要發心便能開採出來。

接受感動的修行

佛教裡有參禪、念佛、誦經等各種修行方法。「感動」也是一種修行,感動的修行,不局限任何時間、空間、對象。能常常感受周遭的人所作的好事、所說的好話、所顯現的善心好意,就是修行。甚至自己也要有可以讓別人感動的事情;人我之間常有一些感動,就是美好的修行世界了。

接受忍耐的力量

忍,不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忍是認識,對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是非得失,都能認識清楚;忍是接受,不論是好的壞的,都能擔當。所以,忍是智慧、力量、負責,忍能化解、處理任何事。好像石灰一生的寫照:「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能接受這樣的觀念,在做人處事的時候,增加一些忍耐,我們的生活必定會很快樂、很愜意。

接受歡喜的禪心

禪心是一種不思善、不思惡、無分別,而自然流露的喜悅。如果能在生活中培養歡喜心,無論任何情境,任何艱難,都能歡喜接受,就會有禪心;有了歡喜的禪心,人生就很有價值了。

接受結緣的習慣

跟別人微笑點頭、說一句好話、給別人一些方便……這些小小的結緣,不只帶給對方歡喜和溫暖,也是讓自己種下布施的福田。平時養成結緣的習慣,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了。

如同受戒的「五種接受」是:

第一、接受發心的利益。

第二、接受感動的修行。

第三、接受忍耐的力量。

第四、接受歡喜的禪心。

第五、接受結緣的習慣。

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戒學》中表示,曾經把「禪淨律」三修法門,定位為:

禪,是「佛心」,也就是我們的真心;

淨,是「佛土」,也就是我們的世界;

律,是「佛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

人間佛教除了「五戒」消極的「止惡」,奉行「戒律的根本精神─不侵犯」以外,如果還能以「五種接受」積極的淨化人心,開發眾生心中的「佛心」,建設人間佛國的「佛土」,「自覺與行佛」的行「佛行」,則「五種接受」便是人間佛教「禪淨律」三修法門,在生活中修行實踐的重要方法。

節錄自《星雲法語》、《人間佛教的戒定慧─戒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