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遭負面回饋 哭臉 年輕人易憂鬱

陳玲芳 |2017.02.17
201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許多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臉書」(FB)按讚、留言。使用臉書拍照打卡、互相留言、按讚,是許多人與朋友維持互動必備,但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遭受的「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風險。最常見的「負面回饋」,如被按「哭臉」或「已讀不回」等。

社群媒體已成為人際互動連結的重要平台,台灣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非臉書莫屬。根據去年臉書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使用臉書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一千八百萬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這項研究為美國布朗大學去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研究對象為二百六十四位參加過「新英格蘭家庭研究」的第三代年輕人,並於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期間調查受試者,使用臉書負面經驗與其憂鬱狀況的關聯性。研究指標著重於受試者的負面人際關係發生頻率、嚴重性,及花費多少時間於臉書等。

結果發現,八成二受試者表示在使用臉書上,至少有一次負面經驗(如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六成三的參與者表示有過四次或四次以上的負面經驗;二成四的參與者呈現中度至重度的憂鬱症狀。

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表示,除了上述的臉書負面經驗外,常見的還有得到較「負面回饋」,如被按「哭臉」或「生氣」表情,當自己成為「被封鎖對象」,或因發表不同看法而遭受批評或私訊警告,被「已讀不回」等。陳質采說,實際與網路上的人際互動經驗,會相互影響,愈是不擅與人交際且課業表現不佳的青少年,渴求人際互動時,愈容易過度仰賴社群媒體。

父母別批評 多了解孩子生活

陳質采指出,許多年輕人喜歡為了獲得正向回饋或支持,選擇在網路上討拍或取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選擇在網路不斷討拍,卻不願意實際解決問題。當父母發現孩子出現食欲不振、失眠、緊張、煩躁、情緒低落等憂鬱症狀時,須多加留意孩子網路交友狀況,建議父母不要以批評的方式勸阻孩子使用臉書,平時可以與孩子聊聊生活狀況,了解其交友對象。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從臉書上,確實可以接受許多訊息或討論,但使用時須確認其真實性。上臉書或打卡是現代年輕人無可避免的生活,但上述研究顯示,使用臉書的確會影響自我認知與自信。使用臉書時,必須意識到臉書的朋友不見得是真實了解自己的好友。若因在臉書上感受到不切實際的說法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可透過移除留言或離開社群網站等方式,讓自己冷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