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春節】 從詩歌看唐朝年俗

文/海客 |2017.01.26
1445觀看次
字級

文/海客

螢幕上古裝片愈來愈多,熱鬧非常,但是很多的場景脫離了歷史的真實,實在讓人傷腦筋。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唐朝的年俗,希望不會再看見不應有的錯誤。

唐朝新年沒有「貼春聯」的風俗,門首只是掛著桃木板書寫的神荼、鬱壘的名字,這兩個傳說中的人物是兄弟,他們有驅鬼的特長,這種寫著他們名字的桃木板被稱為「仙木」或是「桃符」。一直到五代,後蜀皇帝孟昶獨出心裁地在桃符上書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人把孟昶的這個做法看成是春聯的開端。

新年團圓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唐朝自然也不例外。除夕夜,全家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並且要喝花椒酒驅寒,這種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盤子中,要喝酒時放一點在杯中。除夕守歲也是唐朝新年的一大習俗,全家圍坐在火盆邊,一直要到第二天天亮,杜甫詩中:「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說的就是這習俗。

唐朝除夕還有一項重要儀式就是驅除瘟疫的「儺」,也稱「大儺」或「儺戲」。

首先要選出男孩,戴上表演用的面具,穿上紅黑顏色的衣褲,邊擊鼓邊跳舞,據說可以驅除鬼神;詩人姚合詩中「儺聲方去疫」,指的就是這種儀式。而皇家的大儺儀式規模就更加宏大,人數可以達到五百多人,沈佺期詩中云:「殿上燈人爭烈火,宮中儺子亂驅妖」,為我們描述了皇宮中大儺的場景。

除夕過後就是春節,唐朝人與我們今天相類似,放爆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唐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的句子,可見當時放爆竹的熱鬧場面。

春節常集中體現中國飲食文化,唐朝的春節也與吃息息相關。唐朝的春節特色飲食是「五辛盤」,也稱為「春盤」;這種以五種辛辣氣味的蔬菜所拼成的飲食,據說可以清除體內五臟六腑中的陳腐之氣。此外,還要有膠牙餳、柏葉酒、屠蘇酒等食物、飲料。白居易說:「歲盞後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除了提到了吃春盤外,還為我們介紹了當時的飲酒風俗,當時風俗是長者先飲,而最後飲酒者稱為「藍尾」。

大年初一之後,唐朝人開始互相走親訪友,這種習俗稱為「傳座」。李郢詩中有「鏘鏘華駟客,門館賀新正」這樣的句子,向我們展示了春節時賓客來訪的熱鬧景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