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視美女 紙雕動人心

 |2016.12.16
1881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一隻眼睛天生弱視的吳靜芳,沉浸紙雕世界二十五年,她無師自通的紙雕創作,憑著過人的毅力,開創出獨特的紙雕天地,在紙的世界裡盡情追尋夢想,用心、一筆一畫勾勒更能觸動人的世界。

從小就愛看書的吳靜芳,不僅會寫散文和短篇小說,尤其喜歡繪畫,雖非科班出身,卻無師自通,塑造出圖文並茂、如詩如畫的紙雕風格。

吳靜芳表示,離開出版社工作回到嘉義後,她專職紙雕創作,一下子就過了二十五年,因此她以「似水流年」做為這次展覽的名稱,並以作品「雨」與「月光」隱喻時光的流轉,她的作品總能讓人看到某個似曾相似的印記或思念,這次的展出,也是從事紙雕二十五年的回顧。

吳靜芳表示,家人常說她糊塗,但也認為她的記憶特別好,老家牆上掛著什麼東西,那個東西長得什麼樣子,對過去的事記得一清二楚,看過的圖更是過目不忘,她的「追尋系列」裡,處處可見將童年的記憶。

「想要記錄我的童年,因那個部分在很劇烈地離開,有時候會有恐懼的感覺,覺得離童年很遙遠。但只要眼睛閉起來就會覺得童年還住在心裡面,從來沒有離開過。」她說,追尋系列其實是由她跟家人共同畫出來的,因為她媽媽及家人的共同記憶讓她的追尋更加完整。

「有時候想請老天爺可以允許再來一遍十歲的童年。」她表示,沉浸在童年那個年代裡,溫馨、難過的回憶都有,所有親人都在。現在有些建築、有些人不在了,所以就把童年記憶「雕」起來,留給後代子孫追尋。

結婚生子後,吳靜芳開始大量授課,紙雕創作遂處於空白階段。就在她自以為江郎才盡的時候,奇蹟出現了。「不管白天或半夜,浮現了圖,也出來句子,就在腦袋裡轉來轉去,怎麼趕也趕不走,不去想它還是在,只要一靜下來,就浮出『歲時記』這三個字。」於是從二十四節氣中逐個反推出畫面,找到每個節氣特殊心境,然後把它畫出來。

吳靜芳認為創作與成長過程的體驗、愛情滋潤、家人親情的支持及影響,不可分割,「如果沒有這些背景,根本不會有令人難忘的紙雕。」

雕菩薩 化身小沙彌

沒有宗教信仰,不進廟宇也不上佛寺,可是菩薩常常在吳靜芳夢裡出現,菩薩是她創作紙雕題材的最愛。「開始想吃素的時候,就知道該做菩薩紙雕了,那是很自然的,沒有特別因素。」她說,那段時間自己好像小沙彌,心很清淨。

多年的紙雕生涯,讓吳靜芳原本很差的視力變得更糟糕,所以動了隱退的念頭,除了家人,所有人都反對。「也許我還有無窮的創作力,然而生命裡還有很多夢想與計畫沒有實現。我想寫作,想畫畫…」

即使很晚,很累,吳靜芳還是會寫文字,在她的部落格裡,與紙雕占有同樣地位的,是散文與小說。「我很愛看書,從小養成的習慣,我希望在我離世前,還能快樂地看書。」這或許是她想結束紙雕創作的最大原因。

吳靜芳小檔案

1966年出生於台灣嘉義,曾任動畫卡通公司與出版社編輯,1991年回到故鄉嘉義成立風潮游藝房,現專職紙雕創作與教學。

1992年於台中「卡迷紙藝世界」推出首展,之後展覽遍及全台、日、港、大陸、德、美、中南美洲;並受邀人間衛視、公共電視拍攝專輯。

著有《紙雕創作藝術》、《我的紙雕世界》、《翦一畦思念的田》、《唐詩春夏篇》、《唐詩秋冬篇》等書。

1996年作品「山中聽松聲」獲美國「3D立體插畫國際大展」銅牌獎;1997年作品「曾記來時路—秦俑」獲美國「3D立體插畫國際大展」銅牌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