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保養小百科 創傷後成長 告別悲劇創造新人生

文/潘序彊 |2016.12.12
6418觀看次
字級

與小萍見最後一面,她說:「老師謝謝,我會將這段日子所學運用在未來生活,現在想起過去的事情,我已經好多了。」在整學期會談過程裡,與她一同經歷關於家庭暴力、同儕偏差影響、男女關係失落以及極度負向的家庭關係。有時候我會想,面對這麼重大的慘痛經驗,是什麼樣強韌的力量與痛苦情緒在學生內心拉扯,有些人最後導致犯罪、有些人則從悲慘經驗中成功走出,創造新的人生,這之間的差異在於「創傷後成長」能力的差異,值得深入探討。

創傷種類很多,共通點為:不可預測性、不可控制、違背原先信念以及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負向反應,所以經歷創傷當下,會有突然跌落谷底的感覺,心中想著「為什麼老天爺對我不公平」、「我該怎麼辦」等想法。

當身邊的人遇到創傷時,我們很自然地會安慰「不要難過了,愈想只會愈糟」、「加油喔,要堅強」等,但對當事人而言反是情緒的壓抑與想法的枷鎖。所以初步聆聽,應聽當事人事發當下的想法與心情,就能提供適當內在距離,檢視自己是否看得太輕或太重,才能繼續未來長時間面對苦痛,從創傷後成長。

從心理學研究中發現,有幾個層面可以提供給當事人作為心理防治。分別為促進安全感、鎮定與平靜;增加當事人自我效能感;增進與他人的連結網絡及灌注希望感。面對內在動盪時,心中會產生極度不安全感,透過提供溝通平台和將當事人的觀點放在此時此刻,可以穩固暫時的情緒混亂。

輔導過程中,可透過當事人生活結構化及意義感、成就感的活動參與生活充實,活化當事人的網絡連結,最後與當事人討論近期、中期和遠期的目標設立,逐步實踐生活的穩固與目標。上述做法應於當事人情緒處理至適當程度後施行。

創傷是事件而非經驗,經驗來自於對事件的解釋與處理,輔導應重視的並非事件的解決,而是經驗裡如何找出韌性與正向的力量,創傷後的復原需要長時間的合作與處理,關係的建立是陪伴當事人走出傷痛的重要元素,才能建構良善的工作關係達成較佳的效果。

(作者為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