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開刀有刀品 手術氛圍百百種

 |2016.12.12
138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電視劇外科醫師替病人開刀繃緊神經、如履薄冰,現實情況醫師手術各有「刀品」;開刀聽音樂從搖滾、流行歌、民謠到古典樂,下刀前帶病人及團隊禱告,或僅主刀醫師開話題,曾有醫院為了訂出手術聽音樂傷腦筋,最後以病人安全為前提,尊重醫師「各有所好」。

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說,一台刀有主刀、助手和麻醉醫師、刷手和流動護理師負責遞刀具、整理刀台等約六到十名,長達十多小時的手術,有時需三十人輪流換班。

振興醫院外科部兼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說,醫師「刀品」各異,有人將手術聽音樂當成舒壓或工作常規;年輕醫師指定搭配搖滾樂、資深醫師偏愛古典樂;當手術難度高需聚精會神,要放低音量或關掉音樂。

仁愛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詹廖明義說,醫院有一次因流動護理師音樂開得過大聲,主刀醫師破口大罵,一狀告到護理部,開刀房委員會卻做不出結論,難訂出手術聽音樂相關政策,僅能在不影響病人安全前提下,尊重醫師喜好,由開刀團隊培養默契。

常傳訓分享,每當走進開刀房,流動護理師已開好西洋流行音樂,自己手術雖不太聽音樂,但考慮氛圍,聽音樂有時成了「儀式」;有些醫師有指定歌曲或曲風,護理師也會事先準備好音樂。

手術聽音樂有小型研究,能否提高手術效率難定論,常傳訓說,音樂與開刀房氛圍、手術壓力不相衝突,有時能緩和動輒十多小時的手術,只要不危害病人安全,醫院不會有規範,病人進行半麻醉手術,團隊會詢問病人感受,有時聽到熟悉的音樂,病人反而能放鬆,轉移注意力。

詹廖明義則說,開刀隨病人生命徵象、手術狀況,麻醉機、心肺機會發出警示聲,一旦音樂過大,關乎病人生命的儀器運作聲變成背景樂,並不安全;心血管手術儀器更多,蘇上豪說,開刀房已充斥各種機器聲,為保持安靜,不少醫師手術不聽音樂。

有些醫師執刀嚴肅,僅自己能開展話題;有些氣氛輕鬆,助手、麻醉醫師也能開話題,常傳訓分享,每當手術前會花一到五分鐘帶領團隊和病人禱告,希望手術順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