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垃圾費隨袋徵收 尋找循環經濟轉型密碼

陳長文 |2016.12.12
960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代燒雲林縣垃圾,遭批的柯文哲市長一句大實話「垃圾不分藍綠」頗獲共鳴。畢竟台灣小資源少,在季風氣候吹拂、城鄉緊密供應鏈下,城鄉間的垃圾與汙染防治、防疫等公衛問題休戚與共,並不如你我想像的疏離遙遠。

從垃圾處理反映一國對永續發展的戰略。中央與北市協助外縣市垃圾問題,態度正確,但觀念與方法都落伍了。

影響全球產業鏈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巴黎協議十一月生效,我國跟進立法並承諾減碳額度。台灣人均排碳量全球第十四名的「業障」已夠重,而政府承諾提前廢核電後的「化石燃料發電」又將增排碳與空汙;如今卻連垃圾還得從雲林「遠運兩百公里來焚化」,是系統性的資源錯置!

一九九○年代「一縣市一焚化爐」已不合時宜,民眾不要焚化爐、掩埋場,環境負載太沈重。要根本解決,唯有「垃圾徹底資源化」;條件與台灣相仿的荷蘭大力推動的「循環經濟」就是可行路徑。民進黨政府既有意跟進並引為產業引擎,那「全面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強化減量與分類」就是基礎馬步。

二○○○年,馬英九市長在北市成功推展隨袋徵收,二○○三年民進黨政府曾推動各地跟進但無進展;二○一○年後新北市、台中市(僅石岡區)跟進;其他縣市仍是「隨自來水費徵收」。為什麼兩黨執政十六年做不到全台普及?跟城鄉差距、產業結構、選民觀念也許有關;但如何因地制宜、教育民眾,在中央與地方都居執政優勢的民進黨政府要加油!

從隨水費改用隨袋徵收,不少民眾直覺傷荷包;但二○一五年每人每天每公斤垃圾清理費統計數據卻相反。

「隨水費」的縣市介於零點六九到一點七三元,改用隨袋的雙北只要零點三九到零點五八元!因為隨袋徵收,可強化使用者付費意識,大幅促進垃圾減量與分類,降低清理成本。

十二月環保署宣布,將在雙北以外的四個直轄市實施。筆者建議,六都實施後的一年內,全國其他縣市亦應採因地制宜方式全面實施。

首先,如果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聯手推動,那「非都會區」的兩大障礙皆可克服:

一是地方財源不足。若擱置朝野對立,中央補助地方、區域互助,在幾年內全力落實、良性循環,應該大有可為。

二是地方政府稽查人力不足。非都會區空地較多,一旦隨袋徵收,可能促使民眾將垃圾棄置空地逃避費用。因應配套,除了階段性「重罰」搭配已經施行的檢舉獎金(智慧手機在手,人人都是稽查員)外,尤須仰賴教育與民間組織網絡來普及觀念。

三十年前台灣推動「你丟我撿,不隨地丟垃圾」就是透過學校教育向家庭植根;而近二十年蓬勃發展的基層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史、民間信仰與義工系統,更是推動新政的有力夥伴。

至於如何因地制宜?政府蒐集國外經驗的同時,也可挖掘在地草根智慧,例如結合農村再生計畫、舉辦區域「青年/跨世代政策研發競賽」(例如發放家戶基本額垃圾袋,超額民眾才需另購)。

其次,同步推廣隨袋徵收、循環經濟,加乘效應相輔相成。

德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教授二○○二年即指出,物資從開採、製程、使用、運輸,棄置掩埋場或焚化爐,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直線經濟模式」。他提出「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概念,讓資源百分百循環使用、垃圾歸零,已獲不少國際大廠跟進,荷蘭政府全力推廣。

隨袋徵收若能在全台灣實施,就是「改變消費者習慣、提高環境覺察力」的極佳教育途徑,還可從回收流程找出「垃圾大數據」,溯源而上重新設計資源使用,並配合國家策略,預見應提前輔導哪些產業轉型、培植哪些新興產業。這對資源匱乏的台灣,在轉型到綠色減碳的循環經濟的過程,絕對大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