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民國時期首都的南北之爭

文/路向南 |2016.10.10
1224觀看次
字級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一九一二年一月成立於南京,然而在袁世凱的運作下,臨時政府於當年四月遷至北京,爾後,北京成為北洋政府的首都。另一方面,隨著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誓師北伐的腳步,一九二七年國民政府遷到南京,隔年將北京改名為北平,統一全國。

國民黨政權定都南京後,成立一系列以「中央」為名的單位,有中央大學(前身為東南大學)、中央博物院(設籌備處)、中央圖書館(設籌備處)等,企圖確立南京的首都正統性,卻也造成跟北平的緊張關係;例如,以行政力量支持中央大學成為全科性質的「首都大學」,這不免威脅到北京大學原本的學術地位。

中央博物院是更有意思的例子。其基本院藏來自北平古物陳列所的前清古物,這些文物的來源,其實與北平故宮博物院的關係更為密切,但最後仍歸入中央博物院典藏。此外,抗戰結束後,中央博物院接收日本與所謂「敵偽」政權歸還的文物,以充實院藏,可見國民黨政權意圖以這些珍貴文物,來鞏固南京作為首都的地位。

然而,首都正統性的南北之爭,在一九四九年的政權更替中,宣告大勢底定,因為隨著中共建立新政權,北京勝出,再度成為首都。

至於南京,則從民國首都改為江蘇省省會,而這些以「中央」為名的單位,在新時代顯得不合時宜,於是上述單位,分別改名為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院、南京圖書館等。

有意思的是,國民黨政權在台灣,陸續恢復這些以「中央」為名的單位,包括中央大學與中央圖書館(即現今的國家圖書館)等,但中央博物院始終沒有恢復,而其文物納入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