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群山間的綠建築

文與圖/吳睿保 |2016.09.11
2943觀看次
字級
位於魯凱族聚落的相助巷石板屋民宿。 圖/曾石南提供
屏東霧台鄉魯凱族舊好茶部落,有定期整理的石板屋。圖/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提供

與圖/吳睿保

亞馬遜創辦人貝左特,希望地球的樹木免於印刷業的大量使用,而遭受砍伐的命運,所以他創造一體成書的印刷機,即使只有一本書也可以印刷出版,叫隨需出版。如此一來我寫的四個書系,就不需要每本印五百~一千本,那紙張及資金的浪費,真的可以減少許多了。

樹木對於人類實在太重要了,我們為了要生存,把森林變成了農地,再把農地變成建地,土地不斷的開發成為都市,現在工商業發達,到處都是汽機車、鐵路、公路,高架橋,用水泥、鋼架、柏油建材等,把整個地球建設得像鍋爐一樣蒸發熱氣,讓人受不了。

聰明的人類,在建設的過程,竟然沒能把樹木考慮進去,讓城市保有更多綠意盎然的森林,試問:「我們是不是消費地球太多的資源呢?」樹木可以成蔭,製造涼風,根部可以蓄水,樹葉可以淨化空氣,樹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那天到屏東瑪家鄉北葉村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才到「遊客服務中心」,就看到這裡種了許多高大寬廣的樟樹,來作為停車場及行道樹,讓人感覺一進們就有幾許涼意,想及如果其他地方也可以多種一些行道樹那該多好。

幾十年來,看著這些樟樹成長茁壯供人乘涼,綠樹成蔭不但能為愛車遮蔭,更因園區完善的規畫,使得深受海內外遊客喜愛,也因此常有國際知名人士前來體驗原住民特有的人文及日常生活。

屏東瑪家鄉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原名瑪家山地文化村,由中研院民族研究所規畫,地處三地門、瑪家、霧台三個原住民鄉對外樞紐,距屏東市僅二十四公里,附近為排灣族與魯凱族聚落,自然景觀極其優美,民居建築就地取材,處處可見石板屋、石板牆,減少環境污染與破壞。

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在去年(二○一五年十月十五日),宣布將石板屋列入最新登錄的文化資產,其中一處就是屏東魯凱族石板屋聚落。而被列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對霧台鄉及舊好茶村,保留祖先所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更具深層的意義。

二○一二年去了趟高雄茂林,意外見到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告示牌,及路邊石板砌成的亭台,而靠山的原住民古時候流傳下來,被視為完美綠建築的石板屋,如今已被現代建築所取代。

建造石板屋多取自附近山區的頁岩石板,其堅硬不易脆裂,質地較密且光滑,上好的石頭叫「公石」,色澤較黑,用做屋頂的石板、祖靈柱等主要結構部位;而石材脆弱易碎粗糙,顏色較淡較輕的石頭叫「母石」,用於不重要的地方,如側砌牆,亦用來鋪設村莊道路。

在排灣族流傳的石板屋建築故事裡講到,百步蛇告訴排灣族的祖先,石板屋的屋頂可以像牠身上的鱗片排列方式來構築,克服逢雨必漏的缺點。傾斜的屋頂從屋簷由下往上,由大而小堆疊石板,石板間有細小縫隙,不是密閉的結構,能產生空氣對流,通風透氣,夏天涼爽;同時有導引雨水順流而下的功用。冬天暖和,因石板屋屋頂白天受到太陽照射,能儲存熱能,到了晚上,室內就不會太寒冷,相當符合現代「綠建築標章」的規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