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生 海闊天空的想像力

郭士榛 |2016.08.14
2232觀看次
字級
林姵妤 正氣凜然 平常鮮少運用到的題材,以熱鬧歡慶的廟會為主軸,再經由各式資料組合而成的構圖,選擇黃昏日落的背景,正是為了用渲染的黃橘、藍紫色加強畫面的整體色調,表達出自己對廟會的印象。圖/善耕365公益平台提供
余秉容 啊ㄚˇ哈ㄏㄚˋ這是在南京東路上的一家咖啡廳,店裡是工業風的裝潢,將燈泡一顆顆聚集吊起,展現它的裸露,它的粗獷,它的率直。圖/善耕365公益平台提供
吳沁頤 一夜弦浸 圖/善耕365公益平台提供

文/郭士榛

今年六月在北市迪化街URS127玩藝工場,有個以《青春》為主題的第一屆「自學生藝術創作成果聯展」,四位十七到十九歲的高中「自學生」,決定發起「自己的成果展現自己辦」,為同樣喜愛藝術,來自全台二十三位的自學生們,創造另類的成果展現舞台。

十九歲的主策展人艾摩爾表示,我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揉進一個個的創作中。在台灣,從國小到高中,有超過千名不進入體制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方式進行學習者,這些被稱為「自學生」的數量,每年還以二百到四百人持續增加中。

艾摩爾表示,當前台灣自學家庭愈來愈多,各種自學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而面對如此多元而豐富的學習選擇,「教育局每年僅舉辦一次集體訪視,除了學習報告書之外,每位學生只有五到十分鐘口頭報告一整年的學習成果,時間根本不夠,而口頭報告這種方式也不一定適用於每位自學生。」

以展覽來展現自學的多元成果

於是他們想要有一個可完全展現自我學習的機會,四位高中自學生自發性組成展覽的籌備團隊,他們有的從小接觸體制外教育、有的一直到高中才開始自學、有的求學歷程曲折,當他們決定做策展工作後,就開始身兼多職。展覽行政簡冠盈表示,我們不是一群擁有自學小確幸的自學生,從概念發想、策展、募款、徵稿、經營、場布、宣傳,所有籌備工作都是我們自己完成,我們努力爭取不同資源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第一次聯展中參展藝術家是來自全台的二十三位自學生,作品種類眾多,有平面、雕塑、影像、文學、木工、影音,甚至是一場以青春為名,實則批判、嘲諷青春的行為藝術,以及以肢體、聲音、表演呈現屬於青春無病呻吟文學詩篇的「朗誦會」,都在展覽中呈現。

看著展出的作品,觀眾會想「自學生」究竟是什麼?艾摩爾進一步解釋,自學是一種廣闊、多元學習的方式,但普遍來說會解釋為「自學就是在家學習」,但這是一種曲解的說法,因為二十年前,也就是一九九○年代,自學型態才開始,是因為有位唐爸發起森林小學,不送孩子去學校學習,而是送到森林認識植物,後來有很多農家跟進自學,把孩子留在家中學種田養活自己。

但自學是可以有很多方式,自學生可依自己想法選擇自學方式。而自學生自學狀況也分二種,一種是自學生很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就可以努力往前找到目標;但另一種是在體制內教學中找不到自己方向才要自學者,這樣的自學者就要多方嘗試,自然會找到方向。

負責任是自學生與家長應有的態度

艾摩爾也強調,自學生的家長和學生都一定要有負責任的心態,因為自學不是不去學校就可以到處玩了事,而是自己要找到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因而自學生都需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而做為自學生的家長,就要抱持放手和信任的心態。

十五歲就舉辦個人藝術展、十八歲出書、精通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常與不同劇團合作演出的艾摩爾指出,他是二年前才開始自學,他的小學到國中是在深圳完成學業,待考高中時他不想參加那種擠破頭的考試,而去美國學視覺藝術,二年後回到台灣,為了要學歷又可做自己喜歡的事,他申請自學。

「不論是自學的這兩年,或是過去的歲月中,媽媽一直是陪伴的角色,她不會干涉我的事,也不會為我做任何決定,只會在有問題時從旁指導我,甚至媽媽為我出版的書寫跋文表示:從我在她子宮生成開始,媽媽就是像朋友般的陪伴我。」艾摩爾說:「每位自學生的家長在孩子小學、國中時期都需辛苦的陪伴,但到了高中以後自學生便可以獨當一面了。」

已自學四年的十七歲的宋宛霖表示:身為自學生,比起依靠現有的體制與規則,我們更傾向創造出新的、更好的可能;這也是展覽存在的原因,因為「我們要為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發聲,我們要為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負責!」

艾摩爾也指出:「所謂教育平權,並不是設下法案就好,自學是人權,我們只是選擇了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與其他教育方式沒有貴賤差異!而這次展覽的意義也正是如此,它是自學生想改變不完善的「成果發表體制」,而展覽只是第一步。

策展團隊也表示,未來希望舉辦第二屆、第三屆,加入新成員,並且努力將規模擴大、讓形式穩定,未來也能讓其他自學生接手,讓展覽繼續進行下去。艾摩爾表示,第一次自學生展向隅的觀眾,可以拭目以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